归园田居其三改写(2)

时间:2021-08-31

  归园田居其三改写篇二:

  清晨,天刚蒙蒙亮,山间的晓雾还未消散,满山遍野苍翠的树木绿叶上结着一颗颗仿如水晶般透亮的露珠,盈盈欲滴。空旷的山谷里偶尔有猿鸟的几声鸣叫,怪异非常。这时候,在南山脚下的一块田埂之上,隐隐现出一个弓着背忙碌的身影,那是作者陶渊明辞官之后隐居山林,正在忙于耕作他那块荒山之野的土地。

  尽管他起早贪黑,不知疲倦的忙碌,但是庄稼似乎不领他的情,那豆苗儿依旧稀疏矮小,黄皮寡瘦。相反地里的杂草却长得异常茂盛,连田埂几乎都遮盖了。显然,作者曾经在朝廷二十余年为官,从没有过务农耕作的经验,农艺不精。尽管如此,他还是乐此不彼,额头一颗颗豆粒大的汗珠沿面颊滚滚而下。劳动实在太累了,便伸起腰立着锄头,深吸一口山间的清新空气,顿感神清气爽,心旷神怡,不禁感叹道:“多么舒坦的人间生活呀!”是的,在这大山深处,没有人世间官场上的尔虞我诈、勾心斗角,没有城市那种车水马龙的嘈杂之声,诗人告别了令人压抑的官场,如释重负,终于来到了久别的田园,自由自在,我行我素,安心生活于静谧的山水之间,何乐而不为呢?

  不知不觉,时间在诗人锄头挥动的节律里,在作者滚滚流淌的汗水中渐渐过去。太阳落下山去,夜幕缓缓垂下,月亮耐不住性子,急急匆匆地爬上了浩瀚的夜空。该收工了,作者扛起锄头,踏着月色,踏着被丛丛杂草遮盖住的田间小路,踏着夜露,在星星的陪伴下,兴高采烈地向山下茅屋走去……

  哎!真是“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呀!

  归园田居其三改写篇三:

  一架木琴,一壶浊酒,一支毛笔,一方砚台,一块农田。

  ——题记

  明月高悬如明镜高挂,照亮意愿高飞无违。

  独自徘徊在林间小路上,杂草丛生,但却无法杂乱我的心境。早上,半露晨曦时,便出门打理,到了现在,才扛锄而归。

  我并不觉得累,尽管每日上山种豆却种出了杂草丛生,尽管每天天刚亮就要上山劳作。因为这样总比在官场上为五斗米折腰强。看天空,澄澈,明亮。疲倦的月亮躲进了云层休息,只留下几颗星星像是在放哨。

  狭窄的道路上,杂草疯长,笑盈盈的月光下,人归抗锄。这却也不非是一幅绮丽的田园风光图。晚露映着月光,晶莹剔透,调皮而多情的跳到了我的衣服上,像是对劳作了一天的我的温柔的抚慰。我想,衣服打湿了又算什么,只要自己的意愿不违背就好了。

  官场如后宫,勾心斗角;田园般的生活,自得其乐。我爱田园。爱她“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的景象,爱她“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乐趣,爱她“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的宁静与寂然。

  独守一架木琴,饱,优雅情调;独饮一壶浊酒,抒,思绪万千;独勾一支毛笔,画,田中美景;独磨一方砚台,写,诗篇无数。

  看那窗外高升的太阳,承载希望,听那清脆的鸟鸣,唱,悲寥无双。远望,月之明,山之空,田之静,愿之——不为五斗米折腰。

  不想在污浊的现实世界中迷失自我,不愿在阴险的官场上频频折腰。不是逃避,却又不得不承认是逃避,我只愿像菊花一样,做一个隐士,每日上山劳作,带月而归,自给自足,洁身自好,安贫乐道,就够了。

  我思绪万千,拿出一支毛笔,蘸上一方砚台在一张白纸上独自勾画我的思绪遇闲情。

  ——完——

  愿之纯净,愿之无违,惟愿,愿之愿,如火鸟般高飞。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