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潮》导学案及练习题(3)

时间:2021-08-31

答案:

  一、1、雷霆(tíng )艨艟数百(méng chōng )如履平地(lǚ )罗绮( qǐ )僦赁看幕(jiù lìn ) 万仞(rèn )

  2、《武林旧事》周密 宋

  二、 3、(1)既望:农历十六。(2)方:当……时。(3)倏而:突然;略:一点点。 (4) 逝:去,往 (5)文:画着文采。 (6)溯迎:逆流迎着潮水;出没:健儿在水中忽隐忽现。

  4、作者从形、色、声、势四个方面,由远及近地写出潮,刻画了海潮的雄奇壮观。

  5、运用比喻、夸张的手法,仅用简单的“如银线”“玉城雪岭”“如雷霆”“吞天沃日”几句,把在远方,渐近奔涌到眼前时海潮的形状、颜色、声势都生动地表现了出来。多种修辞手法的综合运用,显示了作者高超的语言艺术。“银线”“玉城雪岭”的形象比喻,使大潮自远而近滚滚而来的景象生动地呈现在读者的眼前;“吞天沃日”“鲸波万仞”的惊人夸张,令读者感受到江潮的澎湃的气势

  三、 6、 作者在描写了钱塘江潮的雄伟景象之后,又浓墨重彩描绘水军演习的宏大场面和吴中健儿高超的弄潮技巧,既写了风景,又写了民俗,人借水势,水借人势,人助水势,水助人势,使两者相得益彰,巧妙融合。这样的描写,使自然之美与人文之美相互映衬,使读者如身临其境一般。

  7、观潮人群如此密集,说明江潮和水上表演是多么吸引人心,所以写观潮之盛,是为了从侧面映衬江潮之盛和水上表演之精彩。

  四、

  (一)8、首句总括全文,点明题旨 最后一句对上文作形象概括,呼应首句,又为下文作铺垫。

  9、形、色、声、势10、比喻:仅如银线,玉城雪岭,声如雷霆。

  11、水军演习 船只众多,阵势变化多样,水兵技艺娴熟,战斗激烈、声势浩大,撤退迅速。

  12、烟消波静 动静相衬 为下文的另一场水上表演作了铺垫。

  (二)13、勇猛 矫健 灵活 旗尾略不沾湿。

  14、①段写吴地健儿精湛的水上表演。②段写观潮的热闹场面。

  15、披发文身,手持大旗,争先鼓勇;溯迎而上,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

  16、有联系,这是从侧面映衬江潮之盛和水上表演的精彩。如删去,表现不够充分。

  五、 17、yì dī diǎn

  18、时间推移 听觉 视觉 声音

  19、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