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观潮》教学设计(3)

时间:2021-08-31

  3、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引入谈话

  钱塘江大潮自古被称为天下奇观。我们盼望着能亲眼看到这一奇景。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观潮》。上节课,我们初读课文,了解了什么?在这节课的学习中,我们通过阅读课文,展开想像的翅膀,来感受大自然创造的奇异景象。

  板书:

  潮来前 潮来时 潮过后

  二、通过预习,我们读懂了什么?提出预习中不懂的问题

  三、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1、师生交流,品读:

  板书:

  观 潮

  潮来前:笼罩薄雾 风平浪静

  潮来时:闷雷滚动 一条白线浩浩荡荡 山崩地裂

  潮去时:漫天卷地 风号浪吼

  (在这个环节,教师要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朗读来体会钱塘江来前的平静、美丽,来时的汹涌、雄伟,去时的余威未减。同时,在语言环境中理解浩浩荡荡、山崩地裂等词义,体会作者运用比喻、对比等手法。 )

  2、潮来前,作者介绍了什么?

  (指导朗读。)

  板书:

  笼罩白雾 风平浪静

  3、潮来了,给你什么样的感受?从哪感受到的?

  (默读读课文,进行画批。)

  4、小组合作学习:

  ⑴ 交流感受,品读佳句。

  ⑵ 作者又是按怎样的顺序写潮来时的景象的?

  ⑶ 分工进行有语气地朗读。

  5、反馈交流:

  教师及时引导、点拨。

  抓住以下要点,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谈自己对词句独特的感悟(注意品读结合):

  ⑴ 作者按由远及近的顺序来写潮来时的景象的:

  板书:

  远 近

  ⑵ 远:

  抓住潮的声、形来写潮刚来时的景象:隆隆响声,像闷雷滚动;水天相接处一条白线;潮虽远,但气势已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