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沧海(1)
三国 曹操
东临碣石(2),以观沧海(3)。
水何澹澹(4),山岛竦峙(5)。
树木丛生, 百草丰茂(6)。
秋风萧瑟(7),洪波涌起(8)。
日月之行, 若出其中(9)。
星汉灿烂(10),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11),歌以咏志。
[作者简介]
曹操(155年——220年),字孟德,沛(pèi)国谯(qiáo)县(今安徽亳[bó]县)人,是三国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
曹操一生跃马扬鞭、南征北战,但手不释卷,雅爱文学。他的诗继承了《诗经》和汉乐府的优良的现实主义传统,以乐府古题写时事、抒怀抱,体现了一个政治家的思想情怀。
曹操的诗歌格调慷慨悲凉、沉郁雄健,豪迈纵横;语言古朴刚健,善用比兴。曹操的散文主要是表、令类的实用性文件,在内容和形式上很少受传统的束缚,下笔无所顾忌,具有自由通畅、质朴简约的风格,被鲁迅誉为“改造文章的祖师”。
[注释]
(1)沧(cāng)海:大海。沧,水青绿色。大海因为水深而呈青绿色,所以也叫沧海。
(2)临:来到。碣(jié)石:山名,在今河北省乐亭县西南,现已沉入大海。
(3)以:语助词,没有实际意义。
(4)何:多么。澹(dàn):水波动荡的样子。
(5)山岛:指碣石山。竦峙(sǒn zhì):高峻挺拔的样子。竦,同“耸”,高。
(6)丰茂:丰美茂盛。
(7)萧瑟:秋风吹树木发出的响声。
(8)洪波:大波浪。
(9)若:好像。
(10)汉:银河。
(11)幸:庆幸,幸运。至:极。哉:感叹词。“幸甚”两句,本是合乐时所加,与正文无关。不过,在这首诗中却与正文有一种和谐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