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沧海》阅读练习题及简析

时间:2021-08-31

  引言:《观沧海》是建安十二年(207)九月曹操北征乌桓,消灭了袁绍残留部队胜利班师途中登临碣石山时所作,《观沧海》是建安时代描写自然景物的名篇,也是我国古典写景诗中出现较早的名作之一。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观沧海》的阅读题及简析,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观沧海

  曹操 【魏晋】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观沧海》阅读练习题

  1、《观沧海》中作者用比喻的写法表现自己伟大抱负的句子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诗中以丰富的想象,夸张的写法,写大海吞吐日月,含蕴群星的句子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2、判断正误(对的打“√”,错的打“×”)

  ①“东临碣石,以观沧海”两句开篇点题,交代了观察的方位、地点以及观察的对象。( )

  ②“临”字统领全篇,以下十句,都是写海上的景象。( )

  ③“水何澹澹,山岛竦峙”两句全景式地描绘了大海那种苍茫动荡的气势。( )

  ④这首诗前八句是实写,后六句是虚写。( )

  ⑤“水何澹澹”是描写无风时海面水波动荡的样子,“洪波涌起”是描写有风时大海波涛汹涌的壮阔气势。( )

  ⑥这首诗通过写景抒情,借勾画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抒发了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 )

  答案:(①√ ②× ③√ ④× ⑤√ ⑥√)

  3、“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运用了什么写法?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这是环境描写。好处:

  通过诗人对波涛汹涌、吞吐日月的大海的生动描绘,使我们仿佛看到了曹操奋发进取,立志统一国家的伟大抱负和壮阔胸襟,触摸到了作为一个诗人、政治家、军事家的曹操,在一种典型环境中思想感情的流动。

  4、戏剧中的曹操总是以“白脸”示人,奸佞的形象在广大群众心目中根深蒂固。根据你的积累,结合《观沧海》这首诗,谈一谈你心中的曹操是什么样子?

  答案:作者以沧海自比,通过写大海吞吐宇宙的气势,来表现诗人自己宽广的胸怀和豪迈的气魄,感情奔放,却很含蓄。这首诗借景抒情。诗人勾画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了开阔的胸襟,抒发了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