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沧海》导学案

时间:2021-08-31

  引言:《观沧海》一诗全篇写景,其中并无直抒胸臆的感慨之词,但是诵读全诗,仍能令人感到它所深深寄托的诗人的情怀。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提供《观沧海》的导学案,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学习目标

  1、勒戒曹操及其思想主张,扎实背诵诗歌,提高从情景关系角度鉴赏诗歌的能力。

  2、深情诵读,合作探究,掌握借景抒情的写作方法,体会壮丽的意境。

  3、全力以赴,激情参与,体悟诗人广阔的胸襟、豪迈的气概,以高度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

  使用说明和学法指导

  1、依据预习案有感情朗读诗歌,弄懂诗歌的大意。

  2、在存在疑惑的地方,做好批注。

  3、完成预习自测题目:1、2、3、4题书面完成,5题只需自查记忆。

  4、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标识出来,并填写到后面的疑问处。

  5、限时15分钟,独立完成。

  一、教材助读

  1、走近作者

  曹操(155-220):即魏武帝。三国时政治家、军事家、诗人。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市)人。建安文学代表人物。初举孝廉,任洛阳北部尉,迁顿丘令。后在镇压黄巾起义和讨伐懂卓的战争中,逐步扩充军事力量。初平三年(公元192年),为衮州牧,分化、诱降青州黄巾军的一部分,编为"青州兵"。建安元年(196年),迎献帝都许(今河南许昌)。从此用其名义发号施令,先后削平吕布等割据势力。官渡之战大破河北割据势力袁绍后,逐渐统一了中国北部。建安十三年,进位为丞相,率军南下,被孙权和刘备的联军击败于赤壁。封魏王。子曹丕称帝,追尊为武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