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仲淹《岳阳楼记》阅读练习答案(2)

时间:2021-08-31

  《岳阳楼记》阅读答案

  1、(1)不以物喜,不以已悲。

  (2)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3)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4)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5)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6)上下天光,一碧万顷。

  (7)徽斯人,吾谁与归?

  2、说明滕子京治政有方,变化之大,引出重修岳阳楼一事,为下文“不以已悲”张本。

  3、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4、写洞庭湖实际是暗写岳阳楼,岳阳楼位居洞庭湖畔,登楼望湖,看到可阴可晴的两种景象,产生或喜或悲的情感,并将其和古仁人之心做对比,突出文章主旨。

  5、“不以物喜,不以已悲”是从博大的胸襟的角度来说的,“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从考虑国家大事的角度来说的。最可贵之处:不以自己的利益为重,以天下为已任。

  6、居庙堂之高;处江湖之远

  7、是指古仁人,暗含滕子京

  8、悲:去国怀乡,忧谗畏讥。   喜:心旷神怡,宠辱偕忘。    目的:为了将迁客骚人的悲喜和古仁人之心做对比,引出下文,由写景自然转入抒情,突出文章主旨。

  9、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已任的政治抱负;积极向上、奋发有为的思想;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高尚品德。

  10、孟子与民同乐的思想源于民本思想,是针对国君提出的,止的是缓和阶级矛盾,维护封建社会的安定,客观上是有利于人民,但不具有普遍意义;范仲淹在此基础上发展了这一思想,并以此作为仁途进退的原则,有深远影响。

  11、文章以作记为名,借题发挥表达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已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也表达了对滕子京的慰勉和规箴之意。

  12、《岳》道出了许多仁人志士的心声,即旷达的胸襟、远大的政治抱负、忧国忧民的情怀。

  13、前者提“被降职远调的官员和探奇访胜的诗人观赏景物的心情”,后者指代“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和“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

  14、一是:洞庭湖雄伟壮阔的气势。

  二是:写了淫雨霏霏、凄凉阴森的秋景。

  三是:写了阳光明媚、恬静愉快的春景。

  [链接中考]

  1、(1)停息(或:停歇)  (2)因为

  2、在朝延做官就为百姓担忧;身处僻远的江湖就为国君担忧。

  3、前者是个人因“物”因“已”而乐,后者是因天下百姓的“乐”而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