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百读不厌的《岳阳楼记》

时间:2021-08-31

  《岳阳楼记》是北宋 文学家范仲淹的一篇文章。下面我们为大家带来了谈谈百读不厌的《岳阳楼记》,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谈谈百读不厌的《岳阳楼记》

  《岳阳楼记》是中学语文教材的传统篇目,脍炙人口,久诵不衰。此文构思新颖别致,写景状物曲尽其妙,主题深刻见解独到,炼词造句精辟畅达……《岳阳楼记》的语言更是后人百读不厌的原因之一,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精炼的四字句式。《岳阳楼记》在句式的选择上,最突出之一是选用四字句式,极其精炼形象地抒写了岳阳楼的风景。1、成语。例如:“百废俱兴”、“气象万千”、“心旷神怡”等,便是四字成语。2、对偶。例如“北通巫峡,南极潇湘”、“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沙鸥翔集,锦鳞游泳”……这是上下很工整的对偶句,句式整齐生动精炼。不家一种“当句对”,例如,“朝晖夕阳”、“虎啸猿啼”,其中“朝”与“夕”对,“晖”与“阴”对,“虎”与“猿”对,“啸”与“啼”对。语言十分优美,结构严密,文字精练,音节和谐,互相映衬。3、排比句。例如,描写阴雨连绵的洞庭景色,使用四字排比句。一气呵成。铺写霪雨霏霏,连月不开,……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的凄凉的景象,寄托了游子去国离乡的悲感。而写到春和日丽的洞庭胜景时,同样运用四字排比句,气势宏伟,一泻千里,“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洞庭春光,妩媚动人,寄托了迁人骚客心旷神怡之乐趣。这两段文字,又是鲜明的对比,晦明二景,悲喜二情。作者选用四字句式,一句一个画面,动静结合,色彩鲜明。

  其次,对比手法的妙用。语言运用上包括各种修辞手法的恰到好处的运用,增强了作品的生动性、鲜明性、形象性。我们细心体味一下,范仲淹写本文的目的,并不在描写洞庭风光,而是在抒发他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因此,本文在对比的运用上,十分巧妙。除了上面提到的洞庭晦明二景的鲜明对照对映衬之外,还有最重要的对比,即作者用“古仁人之心”的“不以物喜,不以已悲”的“悲乐”观,同迁客骚人那种“快乐”观形成鲜明的对比,很显然,从文章表面来看,大段铺陈,仿佛赞扬这种览物之情似的,实际上作者运用了先扬后抑的手法,肯定“古仁人”的观点,也就是作者理想中的政治抱负。

  通过这种对比,把作者那种高尚的情操,广阔的襟怀,表现了十分充分。从此,“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成了警句,鼓舞着无数后来者,岳阳楼也因这篇“记”而闻名天下。

  再次,抑扬顿挫的音乐美。这篇百读不厌的优秀散文,语言是新的语言,不仅富有形象性,而且还有音乐性。朗读起来,抑扬顿挫,音调铿锵。有的上下对偶句还押韵近似骈体文,如“明”“惊”、“顷”、“泳”、“青”等,反复吟诵,回味无穷。

  所以,这篇散文要很好地指导学生朗读、背诵,才能领会其含义。

  最后,含而不露,竟在言外。文章第一段,常常不被读者注意,以为只是一般性的交代写作的起因。其实,我看在作者平谈的叙述中,却渗透着深沉的不平凡之感。

  范仲淹的朋友腾子京,于北宋庆历四年(1044年)被贬职到湖南岳阳任巴陵郡太守。“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俱兴”。仅隔一年,腾子京就能使得当地政事入于正轨,人民安宁,一切废弃了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在重新修复扩建岳阳楼时,嘱托范仲淹写这篇有纪念性的“记”述文章。

  文章开篇见山,在极其平淡的叙述中,流露出作者对对朋友腾子京的深情厚谊,“政通人和,百废俱兴”八个字,把腾子京的功绩高度概括了。“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可见腾子京是 一个有政治头脑和有才华的人。可是这样一个有才之士竟然“谪守巴陵郡”!作者对政事的不不也就不言而喻了。

  文章的末一段,读者往往只注意表达主题的名言,而忽略“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这个感叹句,在这感叹之中,作者褒贬的态度十分鲜明,表明是对古仁人的感叹,实际是作者自己的胸怀和亮相,又是对朋友的劝勉。

  最后又是感叹:“噫!微斯人,吾谁与归?”唉!不是这样的人,我和谁志同道合?既是对古仁人的赞颂、爱慕,又是表白自己的理想。情在意中,意在言外,含蓄深邃,耐人寻味。

  总之,《岳阳楼记》这篇课文不仅是上面几点的语言特色,在教学中还要不断的探挖、总结,还有许多方面值得我们借鉴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