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牧笔下的女性(2)

时间:2021-08-31

  拓展阅读:杜牧酒趣

  唐代著名诗人杜牧在任池州(今安徽贵池县)刺史时的的诗作《清明》脍炙人口,早为世人熟知。杜牧在池州主政期间,与酒有关联的趣事多多,今择一而表。

  杜牧听说有一位聪明的卖酒姑娘,出口吟联,很有艺趣,便有意来访。一天,他一身书生打扮,随身带着一个年轻衙役打扮成为书童,来到这家酒店。走进店内,见正面堂中有一扇木板虎壁,虎壁正中张挂着一幅水墨《醉八仙》,两旁配上一副对联:

  座上客常满;

  杯中酒不空。

  这是酒店一般通用联。店堂中间摆着四张方桌,上放文房四宝,大概是供那些文人墨客咏诗题联之用。杜牧便在一张空桌旁坐下。这时,只见一个眉清目秀,身穿淡红色衣裳的姑娘,她名叫杏云,从虎壁后面转到杜牧桌前,问道:

  先生,初次光临小店,幸甚!幸甚!

  杜牧把眼睛向年轻的衙役瞄了一下,示意叫他回话。衙役受过杜牧的教养熏陶,也能咏诗联句,立即上前答话:

  姑娘,几番欣闻大名,拜访!拜访!

  杏云一听这位“书童”答话、也是对仗的,认为书童有如此口才,主人一定是博学多才,这倒是求教的好机会。于是又问:“先生,请点美酒佳肴,以助雅兴。”这时,杜牧说了一声:“随便来点什么吧。”杏云原以为他有妙语相对,可他如此出言,莫非此人胸中无才。她细看这位客人,40岁出头,音容严俊,举止端庄,不像花花公子。她边思索边下厨房去取酒菜。

  一会儿,杏云一手端着两碟菜,一手持酒壶杯筷来到客人桌前,把两碟菜摆在桌上,放好杯筷说:

  一把酒壶手中拿

  说完往客人面前一放。书童一边筛酒,一边望着杏云绯红似霞的两颊,顺口说道:

  两朵杏花腮边开

  杏云并不娇羞,试探他们到底是不是饱学之士。她说:“先生,贵书童有如此学问,小女很想聆教。”杜牧这时拿起那银光闪闪的锡壶抑扬顿挫地说:

  白锡壶腰中出嘴

  杏云不假思索地指着桌上竹筷说:

  金竹筷身上刺花

  杜牧笑了一笑,一本正经地说:“姑娘,对得倒也可以,不过,我这上联是拟人化的,腰,乃是人的躯干部分,而‘嘴’是五官之一。你的下联‘身上刺花’,‘花’是人的哪一部分?”

  杏云听他一剖析,意识到这下联平庸,一时对不上好的来,便转身送酒去了。待她过来时,书童神秘地一笑,说:“姑娘,你的下联没有对上,我们相公这酒也咽不下去呀!”杏云两颊红了,一直红到耳根,半晌答不出话来。接着书童又施加压力说;“要是对不出,你的酒店就乖乖关门,拿一把铜锁锁着吧!”

  杏云毕竟是个伶俐的姑娘,听到“铜锁”二字,脑子一转,灵光闪现,便有了下联:

  紫铜锁腑内生须

  这时,杜牧畅饮一杯,赞道:“姑娘真聪慧。”说完又举杯畅饮,饮毕,付了酒账,和“书童”欲走。杏云忙上前问道;“请教先生贵姓大名?”杜牧说:我的姓名是:

  半边林靠半坡地

  一头牛挂一卷文

  杏云低头琢磨一下,啊!原来是刺史杜牧大人!便“扑通”往下一跪:“刺史大人!民女失敬,恕罪!恕罪!”杜牧扶起杏云。衙役一旁又问她:“姑娘,你姓什么?”杏云答道:“民女名和姓都在酒店正面那副对联上。”杜牧和衙役望去,那副对联是:

  但凭水流浇红杏

  借助火光烧彩云

  衙役琢磨上下联的末一个字合起来正好是“杏云”的名字,而姓呢?一定是在联中。可一时解不开。杜牧却笑道:“有水能浇,有火方烧,如无水火呢?”

  衙役“啊”了一声说:“杏云姑娘姓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