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牧故事:知耻而后勇

时间:2021-08-31

  作为晚唐的代表性诗人,杜牧二十三岁写《阿房宫赋》,讽刺时事,广为流传;二十五岁写长篇五言诗《感怀诗》,表达对藩镇的见解,独树一帜;二十六岁进士及第,取得全国第五名的好成绩。可谓是少年得志,壮志酬酬,所以那个时候的杜牧也有些心高气傲。

  话说有一天杜牧与友人到长安城南文公寺游玩,发现里面异常安静,有一个老僧拥褐独坐,一副超然物外的世外之人风采。杜牧上前与之交谈,觉得此人玄言妙旨,远非一般僧人可比拟。后来老僧反过来问杜牧的姓名和职业,与杜牧前来的人赶紧大唱赞歌,说杜牧如何出身名门,而今名满长安之类,谁知老僧微微一笑,言到:皆不知也。意思就是说,你说的这些我都不知道,从未听过此人。

  一般人听到这里,应该都有些恼怒吧,但杜牧在失望之余,没有恼怒,反而深刻反思自己,并且赋诗一首时刻提醒自己:

  家在城南杜曲旁,两枝仙桂一时芳。

  禅师都未知名姓,始觉空门意味长。

  杜牧的这个小故事告诉我们做人要谦虚,时刻反省自己,提升自己,才能避免盛极而衰,从而获得更大的进步。当孩子为自己取得的成绩沾沾自喜时,爸妈在鼓励孩子取得的成绩同时,也要告诉他们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唯有继续努力并放大目标,才能持续成长。

  拓展阅读:杜牧: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杜牧三次为官但结局都不咋地,虽胸怀治国大志却最终做了诗人。因为报效无门,杜牧开始任由自己骨子里风流、疏野、放荡的一面展露无遗,书写了一段让后人津津乐道的扬州烟花传奇。

  杜牧23岁写出令世人叹服的《阿房宫赋》,26岁进士及第后,30出头时还只是在淮南节度使牛僧儒的幕府上谋得一个小官当,负责处理公文,实在有些大材小用。幸好上班地点不是少有人烟的边疆之地,而是繁华而美丽的扬州城。唐朝的扬州,是座繁华得奢侈的城市,让人醉生梦死,是夜,全城的歌楼娼馆有上万灯笼打出来。当时杜牧还是单身的“钻石王老五”,三下五除二忙完那点公文活,便开始在扬州的大街小巷闯荡,混得如鱼得水。据说杜牧几乎每夜都到青楼去尽情游乐,宴饮达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