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对联趣谈

时间:2021-08-31

  导语: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古今对联趣谈,欢迎大家浏览。

古今对联趣谈

  苏东坡巧对

  北宋大诗人、书画家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人。苏东坡少年时代在父亲的指导下,博览群书,知识丰富,常常受到别人的称赞。因此年少气盛,颇有些飘飘然。有一次,乘兴在门前写了一副联语:

  识遍天下字,

  读尽人间书。

  没几天,前门来了一位白发老翁,手里拿着小书一本,口称特来登门向小苏求教。苏东坡接过书本一看,不觉愣住了:书上的字,他竟连一个也不认识!老翁笑笑说:“还望博学的小苏赐教。”苏东坡越发面红耳赤,向老翁赔礼,“请老翁原谅小生一时狂兴。”老翁走后,苏东坡赶紧提笔将门上的联语续了一下:

  发愤识遍天下字,

  立志读尽人间书。

  从此,苏东坡闭门不出,刻苦攻读,终于以他的勤奋努力,成为唐宋八大散文家之一,诗词造诣也有惊人的成就。

  石达开改对联

  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他的部将李文彩,原先是个剃头的,举义之前,他在广西省的贵县开了一个剃头铺,作为交结地方豪杰的联络点,宣传革命,组织起义。太平天国早期领导人之一的冯云山,曾为这个剃头铺拟过一副对联:

  磨砺以须,天下有头皆可剃;

  及锋而试,世间妙手等闲看。

  这副对联,和一般的剃头铺对联完全不同,它表达了太平天国革命者的革命思想和伟大抱负,但石达开见了,觉得不够鲜明,上下两联都有些头重脚轻,语势太平。于是把这副对联改为:

  磨砺以须,问天下头颅有几;

  及锋而试,看老夫手段何如。

  他借题赋志,抒发革命豪情,把上下两联都改用激问的语气,鲜明地表现了革命者的豪迈气概和乐观精神。

  茅盾题词留半纸

  1962年秋,茅盾同志到广东佛山民间艺术研究社参观。研究社的同志请茅盾题词留念,他欣然同意,当场展纸挥笔,写道:

  剪纸斗彩,秋色迷人;

  写完后却空着一边纸,便落了款。研究社的同志不解其意,沈老却笑而不语。

  不久,郭沫若同志也到佛山民间艺术研究社参观,当郭老看到沈老的半副题词时,便哈哈大笑,说:“他是在出难题考我呢!”说罢便取来笔墨,在空白处补上了下联:

  作字题诗,春风满座。

  在场的同志这才恍然大悟,无不朗声称好。

  文武状元

  相传,明代杨升庵考中状元后,在从水路返家的途中,遇上了一位武状元的船。两只船谁走前谁走后,直接关系到各人身价,一时互不相让。

  武状元沉思半晌,眉头一皱,对杨升庵道:“我有一联,你能对上,我甘愿尾后。”他出的上联是:

  二舟同行,橹速哪及帆快;

  武状元利用谐音,既指物,又指三国时的鲁肃和西汉时的樊哙,含有“文不及武”之意。杨升庵当时未能对上,只得忍辱居后。

  此事过后,杨升庵耿耿于怀,直到儿子娶亲之日,还在思虑。这天,当“拜堂”之声唤起鼓乐时,他猛地拍案叫道:“有了!”原来,他此时终于对上了几十年没有对上的对联:

  八音齐奏,笛清怎比箫和;

  杨升庵这下联也是利用谐音,既指物,又指北宋中期的武将狄青和西汉时的萧何。狄青是武将,萧何是文官,“武不及文”。对是对上了,也算是报复了,不过却成了杨状元一生的憾事。

  叶向高巧对翁正春

  明朝天启年间,宰相叶向高一次外出,路过福州府,看望新科状元翁正春。在谈笑中,叶宰相说:“老夫今晚恐怕进不得西门了。”翁正春听了,心里明白他说的意思,便指着他家的房子笑着说了一联:

  宠宰宿寒家,穷窗寂寞。

  叶向高一听,翁正春出的上联,用的完全是宝盖头,他经过思索,便对说:

  客官寓宫宦,富室宽容。

  当晚,叶向高便住了下来。第二天吃过早饭,叶向高辞别,翁正春送行,经过一个池塘,见池里鸭泳鱼跃,叶向高说,状元昨夜讲“穷窗寂寞”,实际并非如此,他指着池塘说,你看:

  七鸭浮塘,数数数三双一只;

  翁正春一听不慌不忙,也指着池塘,笑着说:

  尺鱼跃水,量量量九寸十分。

  “数数”是动词,迭字,“数一数”的意思;“数”是名词。“数数数”即数一数鸭的数目。“量量”是动词,迭字,“量一量”的意思;“量”,是名词。“量量量”即量一量鱼的身长。这种对联技巧性很强,使人读了饶有兴味。

  冯玉祥写对联

  著名爱国将领冯玉祥,字焕章,安徽巢县人。他写了不少诗,编辑成册,取名为《丘八诗》,他的对联也为人所传诵。

  1924年4月22日,冯玉祥的儿子冯洪国要出外学习。临别时,冯玉祥给儿子撰写了一副对联:

  欲除烦恼须无我历经艰难好作人这副对联写好后,冯玉祥将儿子叫来,语重心长地说:“这副对联是写给你的,也是给我自己的。要‘无我’,才能为民众,为大家,自己一点怨言都没有,甘心情愿为老百姓效劳。你年纪尚小,不知道做人的难处。作为一个好人必须经过磨炼。古人讲:‘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要有信心在艰难中,把自己磨炼成一个完全无我的人。”

  冯玉祥教子的一番话,在今天仍然值得我们深思。

  杨溥巧对县令

  明朝大臣杨溥,小时候聪明伶俐,才华过人。一次,县令捉他父亲去服劳役,杨溥恳求县官释放他父亲。县官一看是个小孩,就说:“我出个对子,你要能对上,我可以释放你父亲。”接着,县官说出了上联:

  四口同内口皆从外口管这个联语,构思奇妙,寓意贴切,言下之意是百姓都属他管。

  杨溥听后,稍思片刻,应声对道:

  五人共,小人全仗大人遮。

  这个答联,非常含蓄地说出了要求县官照应。县官点头称赞:“对的好!”

  让衙役释放了他的父亲。

  这副对联,巧妙地将字,分剖为四个“口”字和一个“十”字,分剖为五个“人”字和一个“十”字。这副巧对可以说是拆字联中的典型。

上一篇:对联趣谈 下一篇:中秋对联趣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