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春望》的赏析

时间:2021-08-31

  春望

  唐杜甫

  【原文】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主要写春望之景)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主要抒春望之情)

  【注释】

  国破:指都城长安被攻陷,一说指国家残破。城:长安城。草木深:草木丛生,极言荒凉。

  感时:感伤时局动荡。花溅泪:是说诗人见花而流泪,同时觉得花也像人一样流泪。恨别:怅恨与家人离别。鸟惊心:是说诗人闻鸟鸣而惊心,同时觉得鸟也像人一样惊心。

  烽火:战火。连三月:据史书记载,这年春季的三个月,安史叛军与唐军之间的战争一直未断。

  浑欲:简直要。不胜:比不上。

  【赏析】

  这首诗作于唐肃宗至德二年(757年)春。唐玄宗天宝十四载(755年)冬,安史之乱爆发。第二年七月,太子李亨即位于灵武,改元至德,是为肃宗。杜甫自鄜周羌村只身北上,前往投奔。但途中为安史叛军所俘,押回沦陷后的长安。公元757年3月,大自然的美好春光又降临到这座历经洗劫、繁华销尽的都城。杜甫忧伤地徘徊于曲江一带,他感时念乱、睹物神伤,吟成了这首名作。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作者通过眺望沦陷后长安的破败景象,抒发了感时恨别、忧国思家的感情,反映了诗人渴望安宁、向往幸福的愿望。

  “望”是全篇的贯穿线索,从所望的景色开始,以望者的情态作结。抒写主人公形象鲜明突出,是这首诗的重要艺术特色,它起到了深化主题的作用。善于将眼前景、胸中情融为一体,是这首诗的又一成功之处。它的特色主要表现在利用大自然的和谐景象(“花”、“鸟”)和诗人内心的不和谐情绪(“感时”、“恨别”)之间的矛盾,使所要表现的忧思更加突出,从而增强了艺术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