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诸公登慈恩寺塔》杜甫

时间:2021-08-31

  同诸公登慈恩寺塔

  杜甫

  高标跨苍穹,

  烈风无时休。

  自非旷士怀,

  登兹翻百忧。

  方知象教力,

  足可追冥搜。

  仰穿龙蛇窟,

  始出枝掌幽。

  七星在北户,

  河汉声西流。

  羲和鞭白日,

  少昊行清秋。

  秦山忽破碎,

  泾渭不可求。

  俯视但一气,

  焉能辩皇州?

  回首叫虞舜,

  苍梧云正愁。

  惜哉瑶池饮,

  日晏昆仑丘。

  黄鹄去不息,

  哀鸣何所投?

  君看随阳雁,

  各有稻粱谋。

  杜甫诗鉴赏:

  这首诗,是杜甫在天宝十一年(752)秋天登慈恩寺塔时所作。慈恩寺是唐高宗作太子时为他母亲而建,故称“慈恩”,建于贞观二十一年(647)。塔是玄奘在永徽三年(652)建的,称大雁塔,共有六层。

  大足元年(701)改建,增高为七层,在今西安市东南。

  “高标跨苍穹,烈风无时休。”诗一开头就出语突兀,气势不凡。不说高塔而说高标,使人想起左思《蜀都赋》中“阳鸟回翼乎高标”句所描绘的直插天穹的树梢,又想起李白蜀道难》中“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句所形容的高耸入云的峰顶。这里借“高标”夸饰塔高。不说苍天而说“苍穹”,即勾勒出天象穹窿形。用一“跨”字,正与“苍穹”紧联。天是穹窿形的,故可“跨”在上面。这样夸张地写高还嫌不够,又以“烈风”来衬托。风“烈”而且“无时休”,更见塔之极高。“自非旷士怀,登兹翻百忧”,二句委婉言怀,不无愤世之慨。诗人不说受不了烈风的狂吹而引起百忧,而说自己不如旷达之士那么清逸风雅,登塔俯视神州,百感交集,心中翻滚起无穷无尽的忧虑。此时唐王朝表面上还是歌舞升平,实际上已经危机四伏。对烈风而生百忧,正是感触到这种政治危机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