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哀江头》原文与翻译赏析(2)

时间:2021-08-31

  译文:

  少陵老人忍气吞声地抽泣不停,

  春日里偷偷地到曲江深处漫行。

  江头宜春苑芙蓉苑都紧锁宫门,

  杨柳轻柔菰蒲娇嫩苍绿为谁生?

  想当年銮驾游猎来到了芙蓉苑,

  苑中的花树似乎焕发异样光彩。

  昭阳殿杨太真是最受皇宠的人,

  与皇上同车出入陪伴好比形影。

  御车前矫捷女官人人背带弓箭,

  白马嘴里衔嚼全部是黄金做成。

  有个女官翻身向天上仰射一箭,

  一箭发射出去坠落了两只飞禽。

  明眸皓齿的杨贵妃而今在何处?

  满脸污血的游魂不能回归宫廷。

  清清渭水向东流剑阁峥嵘林深,

  君去妃留生死间彼此消息不灵。

  人生有情死别有谁不泪落沾襟?

  江水流呵江花飘悲伤岂有终境?

  黄昏时尘埃满天胡骑又来劫城,

  想往南逃却往北方向无法辨清!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公元757年(唐肃宗至德二年)春。公元756年(至德元年)秋天,安禄山攻陷长安,杜甫离开鄜州去投奔刚即位的唐肃宗,不巧,被安史叛军抓获,带到沦陷了的长安。旧地重来,触景伤怀,诗人的内心是十分痛苦的。第二年春天,杜甫脱逃,沿长安城东南的曲江行走,感慨万千,哀恸欲绝,《哀江头》就是当时心情的真实记录。

  赏析:

  《哀江头》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诗人在动荡时代背景下流露的感情是深沉的,该诗表达了诗人真诚的爱国情怀,及对国破家亡的深哀巨恸。

  唐玄宗天宝十五年(756)七月,安禄山攻陷长安。肃宗在灵武即位,改元至德。杜甫在投奔灵武途中,被叛军虏至长安。次年写此诗。诗旨在哀悼贵妃之死。因不敢直言,故借当年行幸江头以为题。

  诗的开首先写作者潜行曲江,忆昔日此地的繁华,而今却萧条零落,进而追忆贵妃生前游幸曲江的盛事。再转入叙述贵妃归天,玄宗上蜀,生离死别的悲惨情景。

  全诗以“哀”字为核心。开篇第一句“吞声哭”,就创造出强烈的艺术氛围,接着写春日潜行是哀,睹物伤怀还是哀,最后,不辨南北更是极度哀伤的表现。“哀”字为题,以“哀”统领全面,笼罩全篇,沉郁顿挫,意境深远。

  全诗的这种“哀”情,是复杂的,深沉的。诗人在表达出真诚的爱国激情的同时,也流露了对蒙难君王的伤悼。因此,我们说全诗是对国破家亡的深切巨恸、是李唐盛世的挽歌,也是国势衰微的悲歌。

  诗的结构波折跌宕,纡曲有致。以“哀”起写,事事是哀。哀极生乐,写李、杨极度佚乐生活;又乐极生悲,写人死国亡,把哀恸推向高潮。这种由眼前到回忆,由回忆到现实的过程描述,给人造成一种波澜起伏,纡曲难伸,愁肠百结的感觉,情深情长,凄切哀悯,含隐无穷,读之令人肝肠寸断。  分句分析:

  全诗分为三部分。前四句是第一部分,写长安沦陷后的曲江景象。曲江原是长安有名的游览胜地,713年——741年期间(开元年间)经过疏凿修建,亭台楼阁参差,奇花异卉争芳,一到春天,彩幄翠帱,匝于堤岸,鲜车健马,比肩击毂,有说不尽的烟柳繁华、富贵风流。但这已经成为历史了,以往的繁华像梦一样过去了。“少陵野老吞声哭,春日潜行曲江曲。”一个泣咽声堵的老人,偷偷行走在曲江的角落里,这就是曲江此时的“游人”。第一句有几层意思:行人少,一层;行人哭,二层;哭又不敢大放悲声,只能吞声而哭,三层。第二句既交代时间、地点,又写出诗人情态:在春日游览胜地不敢公然行走,却要“潜行”,而且是在冷僻无人的角落里潜行,这是十分不幸的。重复用一个“曲”字,给人一种纡曲难伸、愁肠百结的感觉。两句诗,写出了曲江的萧条和气氛的恐怖,写出了诗人忧思惶恐、压抑沉痛的心理,诗句含蕴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