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诗三首》导学案范文

时间:2021-08-31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的生平、思想及诗歌的创作背景。

  2、了解三首诗的思想内容及艺术特色,准确流畅地背诵这三首诗。

  3、体会三首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学习重点】

  1.了解每首诗创作的时代背景,理解每首诗的思想感情。

  2.初步鉴赏品味诗歌的美点。

【学习难点】

  初步掌握一些诗歌常见的表现手法,并体悟其表达效果。

【知识链接】

  1、走近作者 杜甫(公元 712~770),字子美,诗中自称少陵野老,后人称他杜少陵。祖父杜审言 是唐初著名诗人,曾做过奉天县令。这样一个家庭给了他一定的文化熏陶。杜甫为我们留 下了 1400 多首诗歌。这些诗篇像一面镜子,广泛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唐代社会 由盛而衰的真实历史面貌。自唐以来,他的诗歌即被公认为“诗史”,诗人本人也被看作一代诗宗,被尊为“诗圣”。

  2、相关资料

  由于安史之乱,他携家人和人民一道受冻挨饿,避难流亡,卷进了生活的底层。在沦陷区,山河破碎之感甚深。脱贼后,又屡遭肃宗贬斥。灾难的时代,震撼着诗人的心灵,使他写出了《春望》《北征》 和“三吏”《新安吏》 ( 《石壕吏》 《潼关吏》、 )“三别”《新婚别》 ( 《垂老别》 《无家别》 )等一 系列具有高度人民性和爱国思想的不朽诗篇,并达到了现实主义的高峰。

【自主学习】

  诗歌学习方法指导:想像形象、把握物境;体验情感、把握情境;品味意蕴,把握意境。

  1、(1)播放三首诗的配乐朗诵磁带,学生听读,要求听准字音,把握古诗的诵读节奏。

  (2)全体学生配乐齐读。

  (3)指名学生朗读,其余同学点评。

  2.学生参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诗句,理解诗意。 要求学生从文字到内容基本理解和把握诗歌,可设置思考题启发和帮助学生理解,小到一个词的词义,大到这首诗的整体内容。学生将自己对诗歌的理解表达出来,学生之间互相切磋交流,有助于充分地理解诗意。

  3.再次播放配乐诗朗诵,要求学生边听边想,想像诗歌描绘的画面,体会诗的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