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杜甫同行随笔(2)

时间:2021-08-31

  我与杜甫同行随笔5

  唐朝,自古便被称为诗的国度。无数优秀诗人吟诵出情景交融、气象万千的佳作,使唐诗成为中国诗史的辉煌巅峰。在群星荟萃的诗坛上,最耀眼的应数李白、杜甫、王维白居易。而在这四人中,杜甫沉韵的诗风、精简的语言、以及他那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我十分喜爱。现在,就让我们扫开历史的尘埃,一起走进杜甫,走进他那忧国、伤时、怜民的杜诗中去。

  杜甫,唐朝诗人。少年时即以诗赋受长者称许。到后来,还被称为唐诗集大成者。尤其是他的后期七律,沉郁顿挫、精切而毫无斧凿痕、凝炼却又挥洒自如,被称之为唐诗最高成就。故后人尊称他为“诗圣”。又因为他的诗揭露了朝廷的腐败、反映了民间的疾苦,所以他的诗也被称为“诗史”。

  他三十五岁进京,希望考取功名,造福百姓、光耀门楣。可是事与愿违,十年应举,皆名落孙山。这也就使他逐渐接触社会下层写下了揭露当时天宝弊端的《兵车行》、《丽人行》。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绣罗衣裳照暮春,蹙金孔雀银麒麟。

  天宝十四年,安史之乱爆发。长安、洛阳沦陷,十年追求功名之心终告破灭,之后便过着流浪的生活。“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便是叛军攻入长安后的一副社会缩影,包含诗人的切身悲痛。杜诗成为一代诗史由此开始。之后陆续写下:《哀王孙》、《悲陈陶》、《悲青板》“三吏”、“三别”这些诗描绘的一幅幅惨绝人寰的画面皆反映了战争的残酷、时代的悲剧。三男邺城戍,二男新战死。我里百余家,世乱各东西。以《秦州诗》为转折后,杜诗不以陈事为主,而是自叹身世。但未因此失去其诗史性质,而是淡化为时隐时现的背景。如:《登楼》、《白帝》、《登高》……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皆是身世自叹、忧国、伤时与悯民。

  公元770年,巨星陨落,一代“诗圣”杜甫病死湘江走完了他孤独、坎坷的一生……

  我与杜甫同行随笔6

  当时间尽数过去,不朽的终将腐朽,须臾的永远须臾,世界是千秋,时间是万象,那中间光辉又草芥般的男子,还是一直以来的那个他吗?

  我想和时光一起流浪,化心为蝶,翩然于亘古,重塑关于杜甫的记忆。

  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年轻的杜甫赴洛阳应进士落第。所谓“放荡齐赵间,裘马颇清狂”。当他来到广阔的齐鲁平原,看到拔地而起的巍巍泰山时,禁不住诗兴大发,写下了“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壮句。杜甫以他的凌云壮志,豪情满怀,揭开了此生意犹在韵的帷幕。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安史之乱扰乱了杜甫中年的生活,被陷于叛军占据的长安的无奈,山河依旧而国破家亡的凄苦,春回大地却满城荒凉的惆怅,令他“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无数载春秋的挥别,早已物是人非,眼前的景致不再是杜甫所熟悉的其乐融融,心中对未来的憧憬所剩无几,承载着对亲人的几多思念和对国家的无限担忧,杜甫踏上了归家的旅途。“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老妪的无所适从、唯唯诺诺让杜甫痛彻心扉,他深知,这何尝不是千万百姓家的真实缩影……

  一路上看遍悲惨且尝受民间疾苦的杜甫,看到家中的破败,曾经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的憧憬不再有。窗外的风雨不停地吹打着不成形的所谓避风浪的“港湾”,此时此刻,想必他心中被绝望充盈,不再以自己为念。

  带着几许无法释怀的怅然,我飞出历史的长卷。

  杜甫,一个草芥般的男子,日子如同平淌的溪流,说不上有什么,只是最为平凡的度过,似温吞的细浪,糅合起所有的俗世琐碎,轻轻地把岸边石磨得圆亮光滑。亦或是光辉又伟大的诗圣,留下无数多的千古绝唱和一个可望而不可及的高度。

  历经千秋,然后是万象,明星崛起的速度,洗牌一样列出新的阵仗,当时间无限长无限长地过去后,杜甫这名男子,也许只是其中一颗落在地面飞舞不起的尘埃,有光的时候它落下影子,那是灵魂不变的形状。在他的眼光里,我看见盛唐的光辉一闪即逝;在他的茅屋里,我听到怒吼的秋风冰冷剌耳;在他的诗句里,我读到铮铮的白骨呐喊千古。伟人朱*的诗句“草堂留后世,诗圣著千秋”,便是对杜甫最好的赞美。既然不能和他在草堂上相遇相识,不能和他在茅屋里对话交谈,那就让我深情地怀念思索他诗歌的精神,与诗圣同行!

  我与杜甫同行随笔7

  杜甫是一位爱国者,一生盼望为国效力,而命运并不眷顾他,以致壮志难酬、报国无门;他又是一位伟大的诗人,一生创作了大量反映现实的诗篇。他的爱国情怀集中体现在他的诗作中。

  杜甫生活在那个唐王朝由盛而衰的急剧变化的时代,他用卓越才华和惊人毅力建造了现实主义的诗歌艺术的丰碑。沉淀于诗中忧国忧民的涕泪,人道主义悲天悯人的情怀,铸就了杜甫沉郁顿挫的诗风,感人肺腑的民族精神。“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由一己的苦难推及广大人民的不幸;安史之乱,长安沦陷,他亲眼看见国破家亡的惨景,写出了“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生。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春望》)这样感人肺腑的诗句。

  杜甫,学习过他的《登高》《蜀相》《客至》《旅夜书怀》《咏怀古迹》《阁夜》《登岳阳楼》《兵车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作品。

  旅夜书怀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此诗是杜甫带着家人离开成都草堂,乘舟东下,在岷江、长江飘泊。诗中写到诗人暮年飘泊的凄苦景况的。辽阔的平野、浩荡的大江、灿烂的星月,反衬出他孤苦伶仃的形象和颠连无告的凄怆心情。诗人素有远大的政治抱负,但长期被压抑而不能施展,因此声名竟因文章而著,但他的休官,却主要不是因为老和病,而是由于被排挤。这里表现出诗人心中的不平,同时揭示出政治上失意是他飘泊、孤寂的根本原因。水天空阔,沙鸥飘零;人似沙鸥,转徙江湖,深刻地表现了诗人内心飘泊无依的感伤。

  杜甫即使在住茅屋期间,在流落船上,无所适从的时候,心中还依然怀抱“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大志,思考国家的命运,适用话题“忧思与抱负”、“肩膀”、“生无所息与生有所息”、“我想握住你的手”、“人与路”等。  

【我与杜甫同行随笔范文】相关文章:

1.我与诗歌同行作文范文

2.我与经典同行散文

3.我与杜甫在诗海中相遇作文

4.诗歌因为我与冬同行

5.我与春天同行的诗歌

6.世间难遇一杜甫随笔

7.与雨同行散文随笔

8.我与我的单车散文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