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诗歌的叙事艺术

时间:2021-08-31

  导语:纵观杜甫一生所创作的诗歌,尤其是叙事诗,以叙事手法开展抒情,成为了他常用的诗歌表现手法。杜诗的出现既提升了唐诗的艺术性,又在中国诗歌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下面我们从杜甫的叙事艺术中来了解其诗歌的特点。

  一、以抒情为主,叙事简单

  杜甫在前期诗歌创作中,多以抒情为主,其中蕴含简单的叙事痕迹。这时期,杜诗的叙事成分不重,多以送别诗、游历诗、宴会诗为主。这些诗歌的抒情性很浓,具有简单叙事的特点,诗中的叙事成分多因为诗歌的抒情需要而被简单化、修饰化。事实上,诗歌创作者把是某个事件当做现实情形表现出来,而且会以这个事情来表现自己。即兴诗就是这样产生的,例如杜甫的《行次昭陵》《游龙门奉先寺》等诗反映出了作者为了凸显诗歌主题,会将作诗的目的和事件以动宾结构陈述短语表现出来,完美地融合了诗歌的抒情与叙事两大特点。另外,杜诗还有一个特点就是以景物来客观叙事,以情感来主观表达。这种以真实景物反映真性情的写作手法要求诗人需要有一定的写作境界。要想写出好的诗歌,不但要精巧创新才能写出特色。这样才能真实地再现那些难以描写的景物,于诗歌语言中表现出不尽之意。杜诗在诗歌中运用描写性语言把这种效果发挥到了极致。描写性语言不同于陈述性语言,其动名词具有说明性和形容性。诗歌中的实在性和想象性因为这些动名词的巧妙运用而变得更加感人。例如杜甫《春望》中的“城春草木深”这句就以丰富的感情描写出了客观景物,语言也是双重性的。

 二、以背景式叙事为主,叙事全面

  杜诗在诗歌叙事中有个十分显著的特点,那就是根据历史事件或者以史诗方式来进行社会全景式描写,不是根据人物或者事件来进行描写,这样更有利于展示整个社会情境。黑格尔认为西方的该类型史诗不能圆满刻画社会情境,尽管这些描写具有层次性,可是还是不能完整地个别事迹的重点,重点性不突出。但是,以杜甫诗为代表的中国诗歌都是以小角度来呈现全局观,以诗题来引领全诗内容,而诗歌的重点内容便是根据诗题来进行发散描写。因此,杜诗的全面性背景式叙事描写与诗题、内容是有机统一的。安史之乱以后,杜诗作了大量叙事诗,大多都以全面的背景式叙事来揭示诗歌主题,展现诗歌内容,表达他的人文主义关怀以及对社会的深切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