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酒后丧生实因糖尿病之祸?

时间:2021-08-31

  编者按:一千二百年前,在衡山境内湘江上的一条小舟上,一位老者逝世——他就是诗圣杜甫。于其死因,众说纷纭。有说“酒醉肉饱而死”,有说“酒醉被淹死”,亦有说“酒病致消歇(糖尿病)之祸”。真相如何?这里来八一八,不过,这诗圣嗜酒是无可置疑。

  杜甫,字子美,唐代著名大诗人。其诗以社会写实著称,反映人民疾苦,被誉为“诗史”,形成了“沉郁顿挫”的风格,后人尊称他为“诗圣”。在中国诗歌发展史上,他是一座巍然屹立的现实主义高峰。然而,杜甫的一生,却是颠沛流离,体弱多病,以致在他文学创作的黄金时期——59岁时便英年早逝。

  关于其死因,众说纷纭。

  有“大啖牛炙白酒而卒”之说。《新唐书·文苑传》就有记载杜甫逝世经过说:“游岳祠,大水遽至,涉旬不得食,县令具舟迎之,乃得还。令尝馈牛炙白酒,大醉,一夕卒,年五十九。”说诗人是吃了耒阳聂县令馈赠的牛肉白酒牛肉白酒醉饱而死。对此,郭沫若先生也认为杜甫是因食物(中毒)而亡(见《李白与杜甫》)。

  一代诗圣,竟死于口腹之欲?

  后代敬爱他的人,都叹惋杜甫死得“不光荣”,于是否定其说。唐代诗人李观在《杜甫传补遗》中说:“公往耒阳,聂令不礼。一日过江上洲中,醉宿酒家,是夕江水暴涨,为惊湍漂没,其尸不知落于何处。”诗圣杜甫之死又有了“酒醉被淹死”之说。

  不过,根据杜甫本人的诗与其子孙处理先人死葬经过的记叙,杜甫其实是在湘江的一条船上病逝的。究竟何病?

  从他留下的吟咏自身疾病的诗作中,我们可以发现:譬如风痹,“卷耳况疗风,童儿且时摘。”(《驱竖子摘苍耳》)苍耳有发汗止痛、祛风除湿的作用。杜甫让儿子采来,蒸熟后服食以治疗风痹之疾。譬如疟疾,“疟疠三秋孰可忍,寒热百日相交战。头白眼暗坐有胝,肉黄皮皱命如线。”(《病后过王倚饮赠歌》)它把疟疾的发病特点及久病导致气血虚少表现都写了出来。譬如肺病,“峡中一卧病,疟疠终冬春。春后加肺气,此病盖有因。”(《寄薛三郎中》)

  然而,诗人吟咏最多、最详细,也给诗人带来最大痛苦的疾病是消渴(糖尿病)。

  现存的1400余首杜甫诗作中,或有140多处都记载了杜甫的病情,从病因,症状,治疗到并发症都有写到。“我多长卿病(《汉书》记载司马相如患消渴病卒),肺枯渴太甚。”(《同元君舂陵行》)叙说自己患上消渴病,病位在上焦肺。还有诗中记录了病症,如“闭目逾十旬,大江不止渴”——严重口渴;“病身虚俊味,可幸饫儿童”——食欲不振;“临餐吐更食,常恐违抚孤”——恶心呕吐;“病渴身何在,春生力更无”——极度疲惫;“消中日伏枕,卧久尘及履”——卧床不起。而《寄赞上人》、《次晚君》、《耳聋》等诗篇则描述了类似于糖尿病的并发症:眼暗,偏枯,弱足,泄泻,耳聋等。如《耳聋》:“眼复几时暗,耳从前月聋。”这些疾病给杜甫身心带来莫大痛苦,他哀叹:“多病沉年苦无健,王生怪我颜色恶。”(《病后过王倚饮赠歌》;他悲鸣:“百年多病独登台”(《登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