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文忠弟子规》观后感(2)

时间:2021-08-31

  篇二:《钱文忠弟子规》观后感

  放假后不久,偶然发现中央10套科教频道每天中午开播的《百家讲坛》在播放复旦大学钱文忠教授解读《弟子规》的节目。看了几集后觉得不错,便日日坚持,越看越觉得讲得好。好在哪呢?

  一是因为《弟子规》本身内容好。它是继《三字经》之后对弟子进行儒家思想启蒙教育的一个读本,虽说是中国 传统的启蒙教材,但它对现代青少年从小明白为人处事的基本道理,懂得如何修身养性,同样有重要作用。它要求弟子所遵循的规范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从如何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到早起洗漱、便后洗手,从怎样穿衣戴帽、吃饭夹菜,到如何坐立行走、言语应答等等,非常细致。它语言简练,通俗易懂,易记易诵,是对青少年进行品德品性教育的一本极好的读本。如果众“弟子”能按照《弟子规》中的要求去做,一定能成为一名文质彬彬、温文尔雅的谦谦君子。

  二是钱文忠教授解读得好。他不是简单地讲解意思,而是几乎每讲一句都有一个小故事,通过故事阐明道理,生动形象,特别适合年龄小的“弟子”们听。如他在解读《弟子规》“泛爱众”之一时通过一个这样的故事来说明“人所能 勿轻訾”的道理。说古时候有一个叫公孙龙的人,很有学问。他有很多弟子,都各有特殊才能。有一天,一个相貌平平的人过来也想做公孙龙的弟子。公孙龙就问他有什么才能。他说“我嗓门大,很多人都比不过我。”公孙龙就问众弟子谁有大嗓门,弟子们都说有,公孙龙就让众弟子和那个人比一比。于是他们跑到500米开外的一座小山后,朝着公孙龙大声喊。()可是弟子们的叫声一句也听不见,那个人却声音洪亮,听得清清楚楚,公孙龙就收他为弟子。其他弟子见比不赢,就经常欺负他、嘲笑他,说嗓门大算什么才能呢,我们老师可是个斯文人,他要你这个嗓门大的人有什么用呢?有一天,公孙龙去拜见燕王,要过一条河,河面很宽,可是河边一条船也没有,对岸倒是有一条小渔船,怎么办呢?如果不能及时过河可是要耽误拜见燕王啊。公孙龙就叫那个嗓门大的人叫,对岸的船夫听见了,就过来载他们过了河。通过这个故事,钱文忠教授指出那种“笑人无,恨人有”的心态是不对的,告诫弟子们要尊重别人的才能,哪怕这个才能表面看起来是多么微不足道,它有时也能成为决定成败的关键。

  像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基本上都是一些是历史故事,听着这些故事,让人强烈地感到我国是一个文明之邦、礼仪之国。每天听他解读《弟子规》,不但可以增长历史知识,也可以感受中华传统道德文化,当然更可以通过这些故事明白生活中应遵循的规范,懂得为人处事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