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的演讲稿(2)

时间:2021-08-31

弟子规的演讲稿 篇4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但力行,不学文;任己见,昧理真。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这是〈弟子规〉中余力学文中的一段,它主要讲了:

  学习与实践是不能分开的,学习必须建立在实践之上。另外,读书时,要全神贯注,注意力应高度集中,眼睛要紧盯着书,还要大声朗读,这样才会提高读书的效率。

  合上书本,我们来谈谈我的理解:实践和学习有着紧密的联系,如果光学习,那就是死读书,不会将知识灵活应用,这就与纸上谈兵没什么两样。我们知道:纸上谈兵造成的后果是无法弥补的。但是,如果只实践,不读书,那只能按自己的见解做事,不知别人有何经验,教训。因此,实践和读书必须兼备。

  另外,我还有这样一个读书事例:以前。我读书从来不整本整本地读,通常只看八九页,就扔到书柜里,看另一本书了。直到后来,我才知道,我这种读书方法叫“杀书头”,这样很不好,不利于培养持之以恒的毅力。因此,我才改正了缺点,开始整本地精读。

  读书可以增长智慧,增加知识。只要掌握方法,就可以收获最佳的读书效果。

弟子规的演讲稿 篇5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这些天,我们读了《弟子规》,其中我对“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这句话感受很深。

  在生活中,总会有一些孩子不孝顺父母,父母的话不听,父母批评他时,还和父母顶嘴。而这句话的意思正是告诉我们要孝顺父母:当父母亲叫你时,你要赶快地跑去父母那里,不要慢吞吞的;父母亲让你去做事时,不要懒,动作要快点,不能拖拖拉拉。

  回想起我的生活,有时候也经历过类似于“偷懒”“不想做”的事情。

  有一次,我正在津津有味地玩电脑游戏。正玩到最激烈的时候,爸爸回来了,他没拿钥匙,就敲门。妈妈叫我:“小琳,妈妈正在做饭,你帮忙开一下门。”我漫不经心的说:“哦!”可我并没有去开门,而是继续玩游戏。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了,爸爸等的不耐烦了,就朝里边大吼一声:“开门!”我这才放下手中的“屠刀”去开门。一把门打开,就劈头盖脸的被爸爸K了一顿:“怎么搞的!为了玩游戏,都不让我进来了!我一会儿就把网线拔了,把电脑搬走,但你怎么玩……”“老爸!你说够了没!”我不耐烦地丢下一句话,便把门使劲关着,进屋生闷气了。

  事情过后,我就非常后悔。自己不该和爸爸堵气,自己不应该为了玩游戏而和爸爸顶嘴。自己那样做,爸爸的心情也一定很伤心。

  读了《弟子规》以后,我就更深入的体会到了孝顺,知道了自己应该做一个孝顺的好孩子,不能做一个不听话的坏孩子。

弟子规的演讲稿 篇6

  我今天读了我们的国学经典《弟子规》,从这本书中我受到了许多启发,《弟子规》共有八个部分,这八个部分分别是:总序、入则孝、出则悌、谨、信、泛爱众、亲仁、余力学文等。

  总序部分概括地介绍弟子规的`主要内容:首先要孝敬父母,尊敬兄长,其次要做事要严谨,还要诚实、博爱,在做好以上这些事情的基础上,还要去学习文化知识。

  入则孝这部分内容主要讲的是在家要孝顺父母的道理。要虚心听从父母的教诲,了解父母的好恶,力争为父母生活的更好创造条件。在这些方面,我感觉自己做的还可以,为什么说只是还可以而不是非常好呢,这是因为在大多数时间我做的是好的,但有些时候在有些细节上还不够注意,比如,有时父母教育我时,我嫌他们唠叨,没有做到“父母教,须敬听”。

  出则悌的主要内容是:在外边要尊敬师长,懂得长幼有序,并要学礼、懂礼等等。我在尊敬师长方面做的很好,对于老师和长辈我都能做到见面主动问好,从内心去尊敬他们,但是有些时候和同学相处的不太好,离“兄弟睦”的要求有点差距,我会努力做的更好。

  谨和信的内容主要有:为人处事首先要做到品行端正,诚实守信,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衣着要端正,说话要文明,懂得反省自己,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等。我感觉自己在品行端正方面做的比较好,能够以诚待人。但是在日常行为习惯的养成方面做的不够,有时东西摆放比较乱,而不经常收拾。

  另外,我在经常反省自己这方面做的不够好,不擅于和不愿意做自我批评,这是以后需要改正的,因为只有经常反省自己找到自己的缺点,才能改掉缺点,从而使自己进步。

  泛爱众、亲仁的主要意思是:人在世上要有一颗博爱的心,要爱天地万物,爱万物生灵,要提高自己的品行修养,更要亲近有仁德之人,不强人所难等等。

  今天,我就读到了亲仁这一部分,以后我会把剩下的部分全部读完的,从我读的弟子规当中,我看到了自己的优点,我发现了自己的不少缺点,我一定会发扬优点,改正缺点,按《弟子规》的要求去做,做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弟子规的演讲稿 篇7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说到《弟子规》我想每个人都应该知道几句,可谁能把《弟子规》用到生活中去呢?我想没有几个人能。(包括我在内)但是,在这个暑假,我到《弟子规》生活营以后,我发现我自己改变了不少,就说几件最简单的事情吧!

  事件一:我要做一个听爸妈话的好孩子。

  《弟子规》入则孝中讲了这样一组话:“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以前,我坐在电脑跟前,妈妈叫我去吃饭,我每次都会说:“等一会儿,马上就好。”结果呢,不是马上1个小时,就是半个小时,每一次都得让爸妈等着我。

  而现在,妈妈一叫我吃饭,我就会立马丢下手中的活,不管是在看电视,还是在玩电脑我都会按长辈说的去做。

  事件二:我要做一个有爱心的人。

  “凡是人,皆须爱。”

  动物也是有父母的,他们也是有感情的,人类为了让桌子上的肉更多,就给鸡呀,猪呀,鸭子呀等等动物打激素,原本要张7年的鸡仅仅只用短短的6个星期就可以上市。

  还有的厂家,为了不让这些鸡打斗,怕把皮毛啄破了,少长了肉。他们就把鸡的嘴,脚截掉。它们生活的地方只有一个打开的作业本那么大,连转身这个简单的动作也做不到,有时一只鸡要踩到同伴的身上度过一生。

  ……

  总而言之,吃肉不如吃素,我慢慢地也喜欢上了素食。

  《弟子规》是孔圣人说的一句话改编的,学习《弟子规》是做人的基本条件,学习《弟子规》可以在人生中走出很重要的一步棋。总之,学习《弟子规》我受益非浅。弟子规的演讲稿 篇8

  、“弟子规,圣人训??”一遍遍诵读着朗朗上口的《弟子规》,一次次聆听着《弟子规》给我们带来的谆谆教诲,心中的那盏灯渐渐明了。

  “入则孝,出则悌”告诉我们友爱兄弟,孝敬长辈,“孝”字也就从此铭刻于我们心间,使我们在关心长辈的同时也学会了尊重他人。

  “谨而信”为我们谱写着一支思想升华的歌,良好的生活习惯也伴随着我们进入更高的阶梯。

  “泛爱众,而亲仁”的做人守则成为人生起步的扉页,也是一个转折点。更是那“有余力,则学文”的学习手册带领我们一次又一次地走出迷津。

  《弟子规》之所以被称为弟子规,想必是那些望子成龙的博士,有学问的人给后代留下的“字典”。正如诸葛亮为阿斗写的《出师表》一样。古中国之所以被称为古中国,也一定离不开好书的启蒙。

  上千个春秋,一代又一代的学童在不停的翻着这本书,实践着这本书中的任何一个字。《弟子规》就是这么一本好书。

  无论是牙牙学语的孩子,还是儿童,少年,甚至壮年,老年都耳熟能详,熟读成诵。《弟子规》早已成为历史的篇章,成为华夏儿女成长的脚印。

  的确如此,《弟子规》是清晨的第一缕阳光,它至真,至纯;《弟子规》是引领孩子步入规范殿堂的老师,它至善,至美!《弟子规》让我懂得了孝敬父母,让我懂得如何做人,也让我懂得了言而守信。

  如果说《弟子规》是一本好书,我便是读书人;如果说《弟子规》是一条河流,我便是鱼儿;如果说《弟子规》是一片蓝天,我便是翱翔的雏鹰;《弟子规》熏陶着我们的心灵,让我们在文明上,礼节中又跨出了一大步。

  让《弟子规》点燃我们心灵的火把,在烈火的让少中点燃那盏不灭的灯。让《弟子规》永恒,让经典永恒,让爱永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