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对幼儿读《弟子规》的看法(11)

时间:2021-08-31

  对于有批判意识和独立思考能力的教师,可以引导高年级小学生以及中学生、大学生来读《弟子规》,引导他们批判地阅读,找出其中的精华和糟粕,但就《弟子规》而言,它整体上仍可归于“反面教材”之列。

  实际上,不少人对《弟子规》、儿童心理、传统文化等认识倾向于片面化、简单化。如果想对一个事物有比较客观、全面、公正的认识,要获得接近真理性的认识,需要多角度的观察、审视和思考。

  苏轼在《题西林壁》中有云: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是哲理诗启发我们:只有多角度、多方位地考察某一事物时,才有可能窥见其“真面目”!

  我和学生探讨辩论了近一个小时。在观点的碰撞与语言的交锋中,没有人身攻击、没有面红耳赤,只有理性地辨析和平等的对话!

  如果能多培养出几个善于思考、敢于质疑、好奇心强、富有探究精神的学生,也是一件值得自豪的事情!希望我们更多人能成为“苏格拉底式”的教师!

  另外说一则案例:

  上周日,我想再次亲自验证一下和学生共读《弟子规》的感受。于是就引导一名北京国际小学五年级学生读《弟子规》。她是一位阅读能力强、成绩很优秀,心智较成熟,独立思考能力也较强的学生。

  我们逐字逐句地阅读,有时她朗读,有时我朗读,然后再一句一句地分析讨论,找出其中的符合现代文明的合理部分,同时也挑出其中的荒唐谬误、不合时宜的部分。

  分析阅读完毕,这位小学生既吃惊又不满地说:“我一直以为《弟子规》是一本好书!以前我学校的老师逼着我背诵,我没有背。我妈妈曾经做过老师,她告诉我:‘这种书,不是什么好书,不背就不背吧!’今天您带我读完,我才知道:《弟子规》原来是一本‘变态’的书!这太恐怖了!有些部分简直不忍直视,这分明就是在教育、培养奴隶的嘛!”  在整个阅读过程中,面对那些理所当然的封建奴化思想与观点,这位小学生最多最直接的反应就是:“凭什么啊?为什么啊?这也太不讲理了!”

  我们得出的结论是:多数都存在问题,有明显的“奴化意识”存在其中,是需要摈弃的;有一小部分基本没有争议,有可取之处。如果不加分析辨别地传递给学生,不管是幼儿,小学生、中学生还是成人,后果会比较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