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德行是万福的根基

时间:2021-08-31

  引导语:《弟子规》在大家的心中是一本怎样的读物呢?其中的德行是万福的根基?我们通过下文寻找答案。

『唯德学,唯才艺;不如人,当自砺』。中国有一句成语叫「德才兼备」。德在前,才在后,所以这一句成语也告诉我们,德跟才孰为重?德才兼备,所以德更比才重要,还比才重要。在近代有一位书法家被尊为当代的草圣,叫林散之先生,日本人对他的书法非常尊重,日本书法家到中国来,都会到他的家去给他行一个礼,非常佩服他的书法,也佩服他的为人。林散之先生曾经就说过:有德有才会爱才,无德有才会嫉才(会嫉妒人家),有德无才会用才,无德又无才会毁才。所以我们假如要请员工要怎么挑?要挑有德有才,不然最起码也要挑有德无才。因为他有德行,懂得包容,他会去欣赏别人的才华,他知道「见人善,即思齐」,他就懂得去珍惜这样的人才。

  但是假如无德而只有才华,那必然会嫉妒他人;假如连才都没有,那就会毁才。所以在春秋战国,在秦国有一个宰相叫李斯,他是无德有才,所以看到有才华的人他很嫉妒,所以他嫉妒他的师弟韩非子,还陷害韩非子致死。不止陷害韩非子,还陷害读书人,所以建议秦始皇焚书坑儒,把历代很多圣贤的教诲一并都烧了,这个罪业太大了。后来李斯也没有好下场,跟他的孩子都受到腰斩东市的刑法致死。这是无德有才会嫉才。所以我们培养孩子绝对要先重德行才行,假如不重德行,我们把孩子的才华培养得再高,他的人生绝对不会幸福。因为嫉妒别人,内心一定很痛苦,而且嫉妒别人也会形成他人生很多的障碍,别人也会同样嫉妒他,所以这是我们必须谨慎的地方。

  我认识一位书法家,他叫李传军,这个李老师他就曾经去担任书法的评审,结果发现这些学生的作品肯定是老师代笔的,这个现象有没有?那我们父母跟老师假如做出这样的行为,事实上并不是在教育孩子,而是在误导小孩。这也是误导小孩,让他觉得只要能够达到目的都可以不守规矩,不择手段。那这已经在孩子的心灵当中种下很不好的恶因,往后就可能因为违犯规则、违犯法律而触犯法网,人生都有可能因此而毁了。所以这个「德」才是一个人一生事业的根基,不扎好很危险。就好像一棵大树,你根不扎好,它的树干长得愈高,树荫长得愈大,迟早有一阵风吹过来就会连根拔起来,这样的情况可多的。所以一个人的罪业都是盛时所造,等到他飞黄腾达,没有德行就会干出很多错误的事情。所以后来李老师就坚持要把这一些老师代笔的要剔除在外,让这些真正自己写的孩子能够受到肯定。

  这一位李老师也曾经跟我说过,他说他曾经去找过非常多的书法老师,也花了很多钱向他们求教,结果都没有学到真本事,都没有,绕了一大圈,他已经是穷困潦倒都没什么钱了。结果因为他有这一分要传承中国艺术的使命感,所以皇天不负苦心人,最后遇到了他的书法恩师。结果他的书法老师不只没收他钱,还让他住在家里跟着他学习。所以诸位朋友,您要让你的孩子学到真本事,绝对不见得一定是花大把大把的钞票,假如这些艺术家都要要你这么多的钱,其实已经透露出来他是德多还是只有才华?当一个人无德有才华,他的才华、他的艺术境界绝对会遇到瓶颈而上不去,因为艺术也是一个人心性的一种展现。为什么很多艺术作品能够感人至深,这些都跟他的心境、他的仁慈、他的这些修养有直接的关系。

  所以当这一位李老师他遇到他的书法老师,就把很多非常重要的心法技巧都教给他,当他的老师教完他,就对他说:假如你没有真正的德行,我把这些才能教给你,我是害了你一辈子。他老师接着说:因为这一些才华教给你,你很可能在短时间之内就会名利双收,而这个时候将是你人生危险的情况出现了。这个时候你又不知谦卑,就会招来很多的嫉妒;你又不知节约自己、勤俭自己的生活,可能就会养成挥霍的习惯。所以我们也看到很多艺术界的人,也都是曾经红极一时,结果很多晚年也是非常潦倒,那都是养成了这些奢华的习性。所以李老师对他老师这段话非常的深刻的领受,所以都谨遵老师的教诲处处谦卑。他才三十三岁,已经得到好几次的大奖,而且也常常义务教学。我曾经也请他到海口帮我们指导写书法,整整去了一个礼拜,他是分毫不取,甚至于还拿了大把的笔去送给我们海口的这些老师。所以德重要,德行是万福的根基,而这个福才能立得安稳。

  老子当初要离开的时候刚好遇到一个官员,这个官员就问老子,他说:我有两个儿子,我不知道以后应该靠哪一个?那老子就拿了一把钱放在桌上。然后就对他两个儿子说,先对他的大儿子:你只要打你爸爸一下,这些钱都是你的。这大儿子比较憨,他就低下头说:不行,怎么可以打父亲。他宁死不从。那接着老子又对他的小儿子,这个小儿子聪明伶俐,脑筋转得特别快。所以一般的父母会觉得哪一个孩子比较好?可能到处都夸:你看我这个小儿子多聪明。结果老子就跟他说:你只要轻轻打一下,这些钱都是你的。小儿子马上过去打一下,赶快把钱收到口袋里面去。老子就对他父亲说:现在你知道晚年应该靠谁了。

  后来这一位官员去世了,确实是他的大儿子在晚年照顾他,他的小儿子到其它地方去做生意。结果他父亲的死讯传到了这个小儿子的耳里面,小儿子说:我这个来回又要一段时间,不知道又要少赚多少钱。后来连他父亲的丧礼都没有参加。所以老子他很有智慧,可以从小孩的行为当中推出他的存心,因为「重利者必轻义」,只要跟他的利益有冲突的,他一定会先不关心,一定把利摆在第一位。所以一般的人他对小孩可能都觉得那个聪明伶俐的特别欣赏,但是往往晚年都是那些比较老实的孩子在照顾。

  我们也曾经听说,一位母亲生了三个孩子,老大、老二都大学毕业,老三高中毕业。后来的结果往往都是第几的儿子照顾她?反而书读愈多愈自私,只为自己着想。我们也看到很多的父母把孩子栽培到国外去念书,念到最后也没有回来照顾父母终老,往往一去不回来了。有的在那里娶了太太,父母还要打老远去探望,甚至于住了一段时间要离开了,这个媳妇还会拿出什么?那真是父母可能会吐血,早知今日,何必当初,不如不要生好了。所以孩子不长德行,真正会气死父母,真正会贻害家庭、贻害社会。所以我们教育孩子要高瞻远瞩,要以德为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