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弘扬传统文化,慎重对待《弟子规》(5)

时间:2021-08-31

  五、择善而从 经亦求精

  《弟子规》是时代的产物。当时的大气候是封建社会中需要培养封建社会的好孩子。小气候是清朝初年当权者亟须培养俯首贴耳的顺民,它的出现是很正常的。我们持历史主义的观点,对作者决不应苛求、苛责。着眼点应放到今天怎样看待它,利用它。

  在封建社会晚期,作者持着对儿童关怀的愿望,编出一套希望培养好孩子的读本,动机显然是好的,文中有许多可取之处。为了达到这一目的,编写时在用词造句上煞费苦心,不遗余力,虽有不足,但也是一番好意,亦可以理解。我们既不能以今天的标准要求古人,也不应以古人的要求今天套用。正确的做法仍然是“吸取其民主的精华,剔除其封建的糟粕”。

  五年前,我们五位老教育工作者在网上发表过关于国学诵读的“经亦求精”宣言,就是要读国学中最精华的部分,对原典精选,对蒙书改编。

  大量蒙书是明清以来的产物,均不可避免地打上当时的时代烙印及作者的阶级烙印。其中精华部分不少,糟粕部分也很突出。如果今天抓到就读,拿来就用,显然不符合今天的教育方针,不符合今天对学生们的培养目标。奇怪的是近几年来,有人说《弟子规》是“中华文化之源”,“《弟子规》代表中华传统文化,读了《弟子规》,别的就不用读了,够用了。”当然不对。

  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优秀内容很多,《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内充满哲理,且能指导人们的行为,《三字经》千年不倒,应是人们学习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产生于清朝初年的《弟子规》,只是利用孔子思想说了些为人处世之道,不是什么经典,不值得如此抬高。最好的办法还是结合今日的现实,新编出适应现实需要,用以培养社会主义好孩子的蒙书。

  几年前,笔者与国务院幼儿园的老师们合作编成《幼儿规》,经五次修改,被该园作为《国务院幼儿园幼儿行为规范》试行三年,现在正式出版征求意见。希望关心国学及从事国学诵读的老师们、朋友们提出宝贵意见,予以修改,让它真正成为培养社会主义好孩子的幼儿读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