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进校园的意义(2)

时间:2021-08-31

  三、《弟子规》对现代学校德育教育的启示

  针对学校伦理亲情教育的缺失、学生谨信思想的缺乏与流于形式的学校德育教育的问题的揭示,在此须提出一些具有可行性的措施。

  (一)注重学校学生伦理思想的培养

  基于上述学校伦理道德的边缘化,基于学校学生伦理亲情的淡化,在学校中重提伦理道德教育的意义显得如此重要。《弟子规》突出强调了孝悌,“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弟子规》以孝悌为其德育思想的核心,注重血缘关系的稳定性,与其它情感相比,血浓于水的亲情更具有激发人心的力量,加之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只有家庭和谐才具有社会的稳定。所以,在学校的德育教育中,强调伦理道德的教育有其特殊的意义,在学校培养学生对人对事物的恭敬之心,培养学生对亲人的关爱之心并将这份关爱之心不断扩大。

  一个个体在推动人类社会进步上有所贡献便被赞为有德性。所以,当代学生应该树立自身的使命感与责任感,时刻告诫自己是社会的一部分,也使自己认识到伦理道德是每个炎黄子孙所必须拥有的素质,我们中华民族向来重视伦理道德教育,我们今天倡导构建和谐社会亦是对伦理道德的重视,但社会和谐的前提是家庭和谐,而家庭和谐的前提又是个人的身心和谐。

  一个接受伦理道德教育的人,对父母爱护孝顺有加,对师长尊敬有礼,对领导尊重,其人生必是幸福的,因为一个心里装有他人、对他人有恭敬心的人是不会成为伦理道德的背叛者的,而且也因为恭敬心与感恩心他会事事顺利。

  (二)注重学校学生谨信思想的培养

  针对学生谨言慎行的缺失,《弟子规》重视人自身的修养,从最简单的生活起居饮食做起。“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看似简单而实不简单的教导,简而言之就是衣冠整洁,给人以洁净的印象,这只是其中一点;重要的是从衣冠穿着看到一个人对生活的恭敬心与为人谨慎心理。“衣贵洁,不贵华,上循分,下称家。”当今社会讲求品牌,追求高贵而不自省自身各方面的条件,一味地盲从跟风,给自己也给家人带来很多烦恼。殊不知衣冠整洁大方得体即可,依照自己所处的位置和场合穿衣行事。“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信”从造字的结构看是会意字,“人言”为“信”。所以,在古人看来,说出来的话就要做到,而不是靠外在的法律、规章制度来维持一个人的诚信。

  “行高者,名自高,人所重,非貌高;才大者,望自大,人所服,非言大。”古人所注重的是品行和才能,而不是一个人的相貌与大话。“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这些都是《弟子规》教导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的言行举止,这是促使人们培养谨言慎行、诚信的道德品质,作为大学生更是要时刻注意落实谨信的德育思想。

  (三)注重学校学生身体力行思想的培养

  “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但力行,不学文,任己见,昧理真。”在做到了孝悌、谨信、爱众亲仁后学习古圣先贤的书籍与知识技能。在现在的企业里流行一句话:有才有德重用,无才有德小用,有才无德不用。由此,一个人对社会、对企业、对家庭有贡献都取决于其是否有德有才,德的重要性在中国是可想而知的。但对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仁爱和平只停留在书面的研究与头脑的思考是不够的,如果只是这样会导致人的浮夸风,傲慢心理,但如果仅注意行动而不学圣贤教诲又只会固执己见,还很可能做出违背道德的事情。所以大学生要不断地实践所学的知识与道德思想才是学习的根本,也只有将之落实到生活当中才具有改变周围风气的革命性作用。

  随着资本原则生存状态种种弊端的显现,人们渐渐认清了自己的危险处境,进而探寻未来的希望,当代学校学生更是应该立大志,在未能达者兼济天下之时,加紧对自身道德的修养。基于此,关注人类未来发展的志士仁人不约而同地将目光投向了中国传统文化,也就因为中国传统文化如此这般的发挥光耀,人们更是要自觉走进这一光辉所在之处并努力吸取其精华。《弟子规》以其质朴而坚决的感染力净洗着一个个向善的灵魂,也许在这个过程中,人们会因为各种原因而退却抑或是怀疑,但这正是其不断施展魅力与魄力的良好时机。

【弟子规进校园的意义】相关文章:

1.学习弟子规的意义

2.学习《弟子规》的意义

3.诵读弟子规的意义

4.弟子规带给员工的意义

5.《弟子规进校园》现场会校引导员解说词

6.学生阅读《三字经》、《弟子规》的意义

7.《弟子规》对当代大学生的意义

8.弟子规和弟子规的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