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恋花月下醉书雨岩石浪阅读答案及赏析

时间:2021-08-31

  蝶恋花月下醉书雨岩石浪①

  辛弃疾

  九畹芳菲兰佩好。空谷无人,自怨蛾眉巧。宝瑟泠泠千古调,朱丝弦断知音少。

  冉冉年华吾自老。水满汀洲,何处寻芳草?唤起湘累②歌未了,石龙舞罢松风晓。

  [注]①雨岩:地名,在江西永丰县西博山中。石浪:雨岩的一块巨石,长三十余丈,状甚怪;篇末石龙指此。②湘累:指屈原。冤屈而死叫累,屈原是投湖南汨罗江而死的,所以前人称他为湘累。

  1.本词在表达艺术上成功地学习了屈原抒发政治感愤的手法,请结合作品具体分析。(6分)

  2.本词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试结合下阕具体词句进行分析。(5分)

参考答案:

  1.作者运用比兴寄托、象征的表现手法,用屈原使用过的香草美人来自比自喻,曲折有致地表达了自己难觅志同道合的伙伴、壮志未酬的满腹的幽愤。(2分)上阕中作者连用兰佩芳菲,蛾眉空好,宝琴弦断等极富象征意义的意象,来表明自己虽有高尚的品质和过人的才干,却长期闲置,无用武之地,且知音寥寥,无人理解自己的悲剧性境遇。(3分)下阕中水满汀洲,何处寻芳草二句,用芳洲水涨,芳草难觅喻示理想难以实现的可悲处境。(2分)

  2.全词抒发了词人自感虚度年华、政治失意、理想难以实现而又知音难觅的痛楚之情。(2分)具体的,下阕冉冉句感慨年华已逝,虚度此生。(1分)水满何处二句,用汀洲水涨、芳草难觅喻示理想难以实现的可悲处境。(1分)结尾二句,再次诉说在人世难寻知音的苦恼,于是只得在大醉之后唤起屈原同唱失意之歌。(1分)

赏析

  本词作于作者隐居信州(上饶)带湖别墅前期。生活上的孤独感和政治上的失意感促使词人经常离开带湖去上饶的群山之中寻幽探胜,以开释愁怀,转移精力,然而独游山水时的幽寂空虚又使他时时跌回到更加孤独和失意的深渊中。此词就是这样一种精神状态下的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