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苏轼词蝶恋花春景(2)

时间:2021-08-31

  请看“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两句,苏轼认为:朝廷不念旧劳,对我苏轼的眷顾就像柳絮一样被风吹得越来越少;天下之大,繁花似锦,何处又是我苏轼的安身之地啊!再如“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两句,苏轼认为按照朝廷法律,诽谤朝廷那是杀头大罪,皇上没有杀我的头,而只是把我流放到一个他们看不见的地方,我何苦要去自寻烦恼呀!在我看来,苏轼这个向以豪放不羁著称的人,有时候也会做一些婉约诗词。他到惠州后每给亲友写信,末了总是要缀上“秘之、焚之”的字样,生怕亲友被他的事连累,所以写诗填词不可能用直白的语言来形容自己当时那种心有不甘的情愫,他是用一种隐晦的、借物寓意的文学形式,抒发情怀,借以表述自己的愤懑。

  苏轼写《蝶恋花·春景》词的背景是,1085年,宋神宗的儿子宋哲宗即位,哲宗奶奶高太后以哲宗年幼为名,临朝听政,司马光重新被启用为相,以王安石为首的新党被打压。苏轼原来是哲宗幼年时当侍读的老师,曾因政见不同被王安石排斥,所以高太后掌权后复召苏轼为朝奉郎知登州事(蓬莱)。四个月后,以礼部郎中之职被召还朝。在朝半月,升起居舍人,三个月后,升中书舍人,不久又升为翰林学士知制诰,知礼部贡举。按照当时的升迁速度,苏轼顺风顺水,应当说是春风得意的时候。然而,苏轼是个正直而又爱显露自己才华的人。当苏轼看到新兴势力拼命压制王安石集团的人物及尽废新法后,认为其所作所为与所谓的“王党”,不过是一丘之貉,于是再次向皇帝提出谏议。他对自己旧党执政后,暴露出的腐败现象进行了抨击,因此,他此举引起了保守势力的极力反对,遭诬告陷害,被贬密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