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鹳雀楼教案(6)

时间:2021-08-31

登鹳雀楼教案14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上面的字只识不写。

  教学设计:登鹳雀楼教案教学设计好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出示生字:登,指名分析字形,说说偏旁名称。

  2指名背诵课文。

二、教学生字词

  1出示生字

  楼 依 尽 人 欲 穷

  2引导用生字组词

  楼(楼层 高楼 楼房 钟楼)

  依(依靠 依依 依山傍水)

  尽(尽头 用尽 尽力 穷尽)

  入(进入 入门 出入)

  穷(穷尽 贫穷 穷苦)

  3教学字形/article/

  (1) 指名分析字形,说说记忆方法。

  依和衣比较,入和人比较,穷和力比较,层和云比较。

  (2) 讲解欲、登、楼的笔顺。

  4指导书写

  欲:

  楼:

三、课堂练习

  1读一读,再抄写

  山 白日 千里目

  海 黄河 一层楼

  2根据句意说出诗句

  (1)滔滔的黄河水向大海流去。( )

  (2)傍晚的太阳靠着连绵起伏的山渐渐落下去了。( )

  (3)要想看到很远很远的地方。( )

  (4)再登上一层楼。( )

  板书设计:

  白日依山尽,

  景 (看)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

  理 (想)

  更上一层楼。

登鹳雀楼教案15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和背诵

  3、初步理解诗的意思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导入新课

  1、小朋友们,你们还记得《英英学古诗》中,英英学的是哪首古诗吗?(《静夜思》)

  2、集体背诵,问:诗的作者是谁?

  3、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古诗《》。板书课题,齐读

  4、简介

  二、 解题,简介作者

  登楼之后,他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三、 初读指导

  1、借助拼音诵读全诗,想一想:诗人站在颧雀楼上,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2、诗人看到了什么?

  (1) 教学生字:依,入,指名试读。

  怎样记住依

  人和入这两个字的区别在哪里?

  (2) 组词练习:衣()()入()()

  依()()人()()

  (3)指名读第一二行诗句

  3、诗人想到了什么?

  (1) 教学生字:欲,穷,目,指名拼读。

  谁能想出好办法来记住这些生字?

  组词练习:日( )( )( )目( )( )( )

  (2) 指读三四行诗句

  四、 课堂作业

  1、读读、抄抄下列词语,准备听写。

  山白日千里目海黄河一层楼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提问

  1、听写山白日千里目海黄河一层楼

  2、指名朗读课文

  二、精读训练

  1、学习第一二行诗句

  (1) 仔细观察插图,指图上楼、太阳、黄河的位置。

  (2) 指名读第一二行诗句

  (3) 出示:依有三个意思:A靠,依靠B按照C顺从

  白日依山尽的依是什么意思?靠

  白的意思也比较多,如A跟黑相对B清楚、明白C亮D空白等

  尽的意思有A完B达到极点C全部用出D所有的等

  诗中的尽是多少

  (4) 想一想:第一二行诗写的是诗人登楼所看到的,他看到了什么?把你所想像到的景象说出来。

  (5) 朗读第一二行诗句

  2、学习第三四行诗句。

  (1) 诗人想到什么?

  (2) 欲穷千里目是什么意思?

  出示:欲,A欲望B要、希望C需要D将要

  穷,A贫穷B完、尽C达到极点D推究到底

  目,A眼睛B看C大项再分的小项D目录E标题

  千里的意思是很远很远的地方

  选择恰当的解释,想一想,欲穷千里目这句诗的意思

  还得怎么样

  更,A越发,愈加,更加B再,又

  更上一层楼是什么意思?

  可见这时诗人还站在哪一层?

  (3) 把第三四行诗的意思连起来讲一讲

  (4) 朗读第三四两行诗句

  (5) 指读全诗

  三、朗读指导

  1、划出停顿处

  2、练习朗读

  3、指读评议

  四、写字指导

  1、须按笔顺描红的字

  欲,谷的捺改成点

  楼,左窄右宽,共十三笔

  2、其他要描红的字

  穷:穴字头写的扁而宽

  3、描红练习

  五、 课堂作业

  1、朗读背诵课文

  2、用自己的话讲这首诗的意思

  板书:白日依山尽,看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想

  更上一层楼。

【登鹳雀楼教案(15篇)】相关文章:

1.《登鹳雀楼》教案

2.登鹳雀楼的教案

3.登鹳雀楼教案

4.《登鹳雀楼》教案案例

5.王之涣古诗登鹳雀楼教案

6.登鹳雀楼的幼儿教案

7.《登鹳雀楼》教案 优秀篇

8.托班登鹳雀楼教案

9.唐诗登鹳雀楼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