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谢中书书教学反思【6篇】(5)

时间:2021-08-31

  答谢中书书教学反思篇六:

  这是第一次将文言文作为公开课课文,心里其实没什么底。很想突破老套古板的文言文教法,让学生在读懂读透的基础上理解文章内容,感受作者情感并且体会文言文语言的魅力。

  这堂课准备得比较仓促,有些地方确实有预设不周的地方。

  一、首先在层次的安排上,在导入的环节中我其实已经提到学生对“谢中书书”的两个“书”有疑问,但我经过导入之后只单单解释了第一“谢中书”的身份,第二个“书”的解释我又不经意地放在作者介绍之后,中间间隔了将近三分多钟,其实是打断了学生理解的思路。或者让学生自己说从文中得到的答案,“书”在文中其实已有解释,学生很容易找到并且也能自己理解。

  在作者的介绍上我原设计的只是将他“山中宰相”的名号来源略作简介,并且将他的生平爱好一句带过,这一部分被安排刚开始导入,假设将他的介绍再详细加几句,会不会更加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从初读环节来看,我在开始设计的原意是让学生在理解语句内容的基础上谈谈他所说的这句话能体现景物的哪些美,这环节中学生才读完第一遍课文,其实还是会有疑问的地方的,虽然这是一篇简短浅显的文言文,但理解起来还是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单读完第一次就给学社抛除这个问题,难度似乎有点大,这里的时间也还需要好好把握,其实作为一个新老师,我有点害怕让课堂静下来,会有莫名的紧张,所以在这里我给学生思考的时间也比较短,如果加长思考时间吗,让学生静下来思考一会,他们或许就会有更精彩的答案了。

  紧接着初读感知我设计的是归结写景语句,并齐读,完了直接进行字词赏析,由“乱”字引出,让学生自己找最深刻的字词,学生此时才稍微有点被带动起来,有学生找了“竞”,有学生找了“将”,也有的找了“交”等等,跟之前预设的都贴近,这一环节中还出现了一个亮点:一个学生说猿鸟乱鸣写出了当时猿鸟的“兴奋”,于是我就顺势让学生们想象当时它们为什么兴奋,这样,课堂就热闹了起来,还有同学顺便将“沉鳞”争着看日落的生机勃勃都说出来了,这里是课堂的出彩之处。我就趁此将描写角度的知识点进行了复习,如果将前面的景色的描写角度都连起来再梳理一遍,他们可能会理解得更深刻点。

  三、之后的一个环节,我播放了对应文中文字的图片让学生加深理解和印象,在播放完之后又再播放《二泉映月》的古筝曲,让学生边读边再次感受山水之美,其实我一说出读就有点后悔了,这里如果让学生单纯地闭上眼睛想象自己所学的语句和所见的场景会不会让他们更好地走进这篇秀丽的山水画中呢?

  四、另外在情感的感悟上我的提问出现了无效的偏向,其实语文老师在课堂上说的再多也需要学生好好地领悟,重在让学生说而不是老师说,这里让学生自己去说,去总结出作者的情感其实是可以做到的,而我却有代劳的嫌疑,确实不该!而且这一环节让我感觉到自身语言的感染力实在有待提高,一个激情飞扬、热情的语文老师才能让学生感受到语文课堂和她个人的魅力,这也是我几次开课来最大的感受,我的个人感染力还不足以带动整个课堂的气氛,这是我最需要努力去培养的素养。

  归结而言,教学环节设计要更清晰,对教材的把握要更准确到位,提问该更具有效性,课上少说多感染,提高自身的课堂魅力形成自己的风格。敢于让课堂静下来,尽可能让学生多思考多发言,多交流!获益匪浅,要更上一层楼,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