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略“清丽的山水画,流动的山水诗”《答谢中书书》

时间:2021-08-31

  引导语:我们一起来领略《答谢中书书》诗中的美景与意境,欢迎大家阅读!

 领略“清丽的山水画,流动的山水诗”《答谢中书书》

  《答谢中书书》初读之时不像是读传统的文言文,倒像是读一首清新的山水诗,是品文还是赏诗?侧重于理解还是侧重赏析?知人论世还是因声求气?尤其是如此短的文章,面对着缺乏鉴赏能力的八年级学生,运用怎样的教学策略,才能做到纵向走进浅文深处,横向拉长短文的篇幅,才能够真正引领学生走进文本,感受美景,体悟美情呢?思考良久,还是没有思路,忍不住看了卢立银老师的教学设计,立刻就被吸引住了,卢老师的教学设计如行云流水般的自然,如清水出芙蓉般的清新,每一个教学环节的设计都是颇具匠心,精巧的设计与精美的文章,相得益彰。实在是非常佩服卢老师,再次申明不是做点评,真心实意地向卢老师学习。卢老师这个设计最大的特点体现在一个“巧”字上。

  一是巧设“主问题”

  正如卢老师在设计中所言:“主问题的缘起:来自课文前导语提示中编者的一句话。巧借他人的评议构架起文本的教学思路,让课堂走向集中而丰满。”我觉得这个主问题的设计,既架构清晰的教学思路,有提纲挈领的作用;又降低了阅读文言文的门槛,让学生轻而易举并且充满兴趣地走进这“清丽的山水画,流动的山水诗”中,同时更是形象地表明了这节课的学习目标,那就是赏画品诗,后面的几个教学环节,都是为了达成这个目标而设,起到了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

  二是巧品“文”中“言”

  虽然这篇文如诗如画,但毕竟还是一篇文言文,如何恰当处理“文”与“言”的关系,在“文”与“言”间找到一个平衡点,一直是语文人的困惑,卢老师在他的教学设计中,给我们做了一个完美的诠释。比如他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陶弘景认为这些美景:“实是欲界之仙都。”此句我们把它改为“是欲界之仙都”,怎样?既能够让学生在语境中理解掌握“实”的含义,又能够陶对此美景的感叹与赞美之情。再接着追问“再改为’实是人间之仙都’,又怎样?”既理解了 “欲界”的含义,又道出作者之用心所在也,人之欲望难以填满,有对世俗生活的厌倦,希望能够超脱于世。再比如“交”“乱”“竞”几个副词的运用,卢老师都有提及,这样的设计就让文言之“言”有了温度,有了情感,实属难得。

  三是巧搭小台阶

  卢老师设计中最为巧妙绝伦的地方在于充分考虑到了学生的学情,在赏析诗句环节中做了这样的设计,“‘我从__________(词、句)中感受到了动态 之美’”,这个设计看似简单但卢老师一定是考虑到了初二学生在赏析诗歌上的学习障碍,没有简单处理为用了什么手法来写的,而是给学生搭了一个赏析诗歌方法的台阶,使得学生能够够得着,然后再发挥个性与优势,如果老师能给一个赏析的范例,效果能否更好。再比如说对这句话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的理解解也应该是本文的难点,卢老师也没有简单地介绍作者的思想生平,也没有过多介绍谢灵运,而是给个一个“山中宰相”的小故事,实在是非常巧妙,让学生很容易就深入领会作者的心灵世界,体会作者的隐居生活的惬意和自在。巧在台阶搭设“细雨沾衣看不进,闲花落地听无声”。

  非有高超的理论水平、丰富的教学经验、智慧的教学艺术难为此巧妙的教学设计,读过之后,受益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