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夜喜雨》的启迪

时间:2021-08-31

  春夜喜雨诗中对春雨的描写,体物精微,细腻生动,绘声绘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春夜喜雨》的启迪,希望能帮到大家,更多精彩内容可浏览(www.010zaixian.com/wenxue)。

  一、前言

  “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汉姆雷特”。人们对于文学作品都有不同的理解和感受,这多是因为每个人的价值观不同而造成的。《春夜喜雨》是杜甫的千古佳作,诗歌用字精妙,意境隽永,充满了对及时而来的春雨的喜悦之情。诗歌中的“润物细无声”一句常被用来形容教育方法。一首咏雨的诗歌为什么会与教育联系起来,其中的原因令人深思。本文从教育者的角度再次赏析此诗歌,试图找到合理的解释。[1]

  二、教育角度的赏析

  诗歌第一句“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开篇一个“好”字,诗人喜悦之情跃然纸上。这一句诗人用拟人的手法,描绘了春雨应时而发,不早也不迟。这个雨要是来的早些,则作用不大,来得迟些,万物得不到滋润。而正在越冬作物返青至乳熟期,需要的水多,雨就下了,就下得恰到好处。

  这句启迪教育者,教育也要讲一个时机。这里的时机有两层含义:1、人的智力发展是有一定过程的。例如,幼儿智力没发展到一定程度,注意力很难集中,这时候就强迫让他们学这样,学那样,不但很难达到想要的效果,可能还使孩子失去了学习的兴趣。2、人的理解能力、情商水平,受到其知识积累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没有积累到一定的程度,是没法产生质变的。如果条件还不成熟,要想引导受教育者突破瓶颈,提高思维水平,转换思考角度是很难的。因此对于人的教育必须要等到智力的准备和知识的储备都够了,而且被教育者本身努力过,还不能突破,这个时候就可以给予指导和帮助了。这种教育方法就是孔子说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