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夜喜雨》对于教育者的启迪(2)

时间:2021-08-31

  这句启迪教育者,教育也要讲一个时机。这里的时机有两层含义:1、人的智力发展是有一定过程的。例如,幼儿智力没发展到一定程度,注意力很难集中,这时候就强迫让他们学这样,学那样,不但很难达到想要的效果,可能还使孩子失去了学习的兴趣。2、人的理解能力、情商水平,受到其知识积累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没有积累到一定的程度,是没法产生质变的。如果条件还不成熟,要想引导受教育者突破瓶颈,提高思维水平,转换思考角度是很难的。因此对于人的教育必须要等到智力的准备和知识的储备都够了,而且被教育者本身努力过,还不能突破,这个时候就可以给予指导和帮助了。这种教育方法就是孔子说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如果我们不管客观条件,而做指引,可能的结果无非是两个,第一个是浪费了很多时间还是达不到想要的效果;第二个,浪费了很多时间和精力,终于达到了效果。然而浪费许多时间和精力,就是不经济的,没有效率的。因此我们从这句诗中可以领悟到做教育要讲究时机问题,要讲究效率。在恰当的时机做恰当的事,会使得事半功倍。因此教育者必须注重教育时机。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有的教育者做了很多尝试,花了很多心思,想了很多办法,但是效果都不好,就是没有注意观察时机。时机没来的时候,教育者要创造条件,静待时机的出现。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描述的是风夹着雨,轻轻的飘洒下来,几乎听不到声音,然而经过一夜的持续,就滋润了万物。这一句可以启迪教育者要注意工作的方法。“随风潜入夜”,雨是随着风悄悄的,不知不觉的来的。就如教育不能光凭说教,而是借助着各种事由,创新各种形式,在生活的点点滴滴中无形的影响受教育者。这种教育可以是“身教”,可以是通过生活中各种活动为载体,让被教育者在不知不觉间就受到了教育,感受到了震撼,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