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夜喜雨》教学案例分享(4)

时间:2021-08-31

  1.粗线勾勒:春雨、田野、小径、茅屋、江船、渔火。

  2.上彩着墨、变静为动:灰色的云,黑褐的天,亮亮的渔火,细细的斜斜的春雨轻盈地飘进江水、田野、村落,水流潺潺、轻枝摇曳、细雨沙沙。

  3.换景特写:天亮了,太阳笑眯眯的,一夜间大地披了盛装,青青的草色,鹅黄的叶芽。最惹人眼的是亭台楼阁边那片片彩云般的树木,花儿五色缤纷,打着朵儿的,绽开笑容的,还挂着晶莹的耳坠,闪闪发亮……其他同学边听边想,闭目、凝神、运思、微笑、激动……融入了意境,经受再创诗意的熏陶感染。

  实施这一环节时,教师启发学生探究诗歌运行思路,整合形象内容,充分展开想像;同时给学生留下了较充分的时间作准备,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六)拓展深化,进行思维创新

  教师创设情境:好雨当春发生之际,诗人是那样喜悦、兴奋、赞叹,那么,杜甫在春雨到来以前,站在破败的茅屋前观望,那会有怎样的景象?诗人会有怎样的向往和感情?假如你就是诗人杜甫,请以“无雨的春天”为表现内容构思一段话,然后开展口头作文比赛。学生的口头作文,思路相当开阔,有的说无雨的春天,风尘滚滚,禾苗枯死,杜甫心忧如焚,长声叹息;有的说,无雨的春天人们无以为食,人们刮树皮,吃草根,不少的人背井离乡,沿街乞讨,杜甫看到“路有饿殍”老泪纵横;有的说,无雨的春天,疫病流行,那是“万户萧疏鬼唱歌”的可怕景象。

  (七)再创探索情境,实现能力迁移

  研究作业 布置:课外研读唐朝李约诗《观祈雨》的语言运用、意境创造、情感观点,并与本篇课文《春夜喜雨》进行比较。

  附诗: 观祈雨 李 约

  桑条无叶土生烟,萧管迎龙水庙前。朱门几处看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  这首诗歌的大意是:春旱无雨,桑条无叶,禾苗被毁,百姓不得不强颜欢笑,在龙王庙前吹萧奏乐,乞求龙神降下救命雨。而朱门豪宅之人也出来品味管弦,欣赏歌舞,他们并非惟恐老天不雨,而是“犹恐春阴”,担心丝竹受潮,演奏声音哑咽。

  说明:设计这一作业 ,是为了实现诗歌赏析能力的迁移。李约也是唐代诗人,与杜甫生活在同一个时代,虽然名气不大,但这首诗无论在语言锤炼、意境创造,还是在艺术表现方面,都与《春夜喜雨》有相通之处,甚至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因此利于迁移和提高赏析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