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江花月夜》课后有感(2)

时间:2021-08-31

二、品味语言,凸现语文味

  造境确实重要。但造境还应该体现语文学科的特点,所造之境通应该是语文的境。在这一点上;我认为《春江花月夜》课例做得尚不到位。

  这节课给人的整体感受很美。学生一直处于老师所营造的春江花月夜的美境当中,对诗歌美的感悟和体验是很到位了;无论是教师的教学语言还是学生在描绘读诗感受和诗歌意境时的语言,都非常优美华丽。然而,整节课似乎都停留在诗歌阅读浅层的感悟上,没有深入到言语的品味中去。太注重联想,却脱离了文本。这样,学生是受到了一次美的洗礼和说的锻炼,但对语言文字的魅力却只能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而老师在诗歌鉴赏中最大的难度,恰恰在于把意会的变成能言传的,而且要最大限度地保存诗意。所以,这节课作为诗歌感悟课可以说是非常成功的,但作为诗歌鉴赏课未免有所欠缺。也就是说,此课师生之间的言语活动层面略显宏观,对诗歌的品味还没有深入到具体的某个结构或词上,致使课堂教学略显平面化了些,师生的言语活动不够细腻深刻。如果教师在引导方面多些诸如请问你从哪个词上看出来的这个词能否替换成另一个的追问,实现品读上的点面结合,或许会产生意想不到的生成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