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江花月夜》中的民族艺术特色

时间:2021-08-31

  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五千年辉煌灿烂文明的民族,中华民族的音乐文化源远流长,我们的祖先留下了经过历史积淀的音乐文化。在辉煌灿烂的音乐文化中,凝聚着中华民族智慧与情感的经典古曲,是民族音乐文化不可或缺的部分。

  《春江花月夜》又名《夕阳箫鼓》,是一首充满诗情画意和韵味的名曲,是中国古典十大名曲之一。《春江花月夜》原是一首琵琶曲,在《今乐考证》“江南派琵琶曲目补”中收录了《夕阳箫鼓》的曲名,称为“中曲”。至今据考证最早的曲谱是1843年张兼山手抄琵琶谱中《檀槽集》中的《夕阳箫歌》,《夕阳箫歌》分为三小段,没有标题。鞠士林手抄琵琶谱中的《夕阳箫鼓》分为七小段,也没有标题。李芳园琵琶谱中改名为《浔阳琵琶》分为十小段,有标题。1925年,上海大通乐会的柳尧章将《浔阳月夜》改编为丝竹乐合奏曲。大同乐会会长郑觐文改名为《春江花月夜》分十小段,且有标题。《春江花月夜》的标题向来多有争议,可靠的考证是南朝乐府歌曲曲名或白居易的《琵琶行》中的“春江华朝秋月夜”的诗句。也有一些音乐家认为《春江花月夜》是描写黄浦江景色的,“春江”指黄浦江,因为黄浦江又称“春申江”,简称“春江”或“申江”。后经长期多次的整理与改编,日臻完美,流传至今。1982年,著名音乐家、教育家、作曲家黎英海把《春江花月夜》改编为钢琴曲发表于中国音乐学院学报《中国音乐》上。后成为华人钢琴演奏家刘诗昆、殷承宗音乐会的经典曲目,也使这首著名的中国古典乐曲为更多的人所熟知。《春江花月夜》还先后被刘庄改编为木管五重奏,被陈培勋改编为交响音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