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江花月夜课件(3)

时间:2021-08-31

  结构梳理:

  全诗有几个层次?或者说有几幅画面?每一个画面侧重于什么?

  春江月夜——景

  感悟人生——理

  思妇怀远——情

  游子相思——情

  古往今来,好的诗歌往往是景美、理深、情真三者兼有,缺一不可。

  品味《春江花月夜》中的“月之美”。

  导入:一段春江,一弯月明,就那么静静地躺在唐诗之中。一千多年过去了,它默默地躲在红尘中最深的角落里,等待我们的到来,等待我们的感知,如果你的笑意里有春江花月夜的韵致,有白云的飘逸,有游子思妇的的缠绵幽怨,那么面对变化无序的人生,起伏无序的命运,你会有更多更好的理解,懂得流泪,懂得从容,懂得感激,懂得珍惜。

  先让学生自己找最喜欢的诗句,然后放手让其谈我感受到的“月之美”,并落实在哪一个词上。谈完后,再朗诵。

  在品读的过程中,教师不失时机地点拨,怎样鉴赏诗歌?学生总结:字词,意象,手法,情感。

  读诗看似简单,其实很有学问。只有会读诗,才能真正体会诗歌的意境,感受诗歌的美。看样读诗?教师启发,学生总结:情感基调,语气,语调,节奏。

  读诗这个环节,教师一定要做好指导和示范,让学生在抑扬顿挫的吟诵中,真正地走进诗歌,去感受诗歌。

  鉴赏诗歌是这节课的重点,要给学生充分的自由,不管学生谈得好不好,都要给与相应的鼓励和指导。最后教师总结,但这个总结一定要在学生感受的基础上做出,切忌填鸭似的教学。

  《春江花月夜》中的“月之美”:

  (1)壮美——浩瀚壮观,气势磅礴

  (2)柔美——朦胧,幽静

  (3)永恒之美——宇宙永恒,人生短暂

  (4)多情之美——思妇幽怨,游子惆怅

  讨论:中国古典诗歌中关于“月”的诗句的感情异同。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宁静之月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思乡之月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愁苦之月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祝福之月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幽怨之月

  拓展:中西方的“月文化”和“日文化”。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学生很兴趣。欧洲人对太阳很崇拜,如古罗马有太阳神阿波罗。而中国对“月”很有感情,可以说“月”是中华民族诗意化的情感符号,从而生成了中国独有的“月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