迟子建散文《光明在低头的一瞬》阅读及答案(3)

时间:2021-08-31

  这样一个扫烛油的老妇人,使弗拉基米尔之行变得有意义。她的形象不被世人知晓,也永远不会像莫斯科街头伫立的那些名人雕像一样,被人纪念着,拜谒着。但她的形象却深深地镌刻在我心中!镌刻在心中的雕像,该是不会轻易消失的吧?

  我非常喜欢但丁在《神曲》的《天堂篇》中的几句诗,它们像星星一样闪耀在结尾《最后的幻象》中:

  无比宽宏的天恩啊,由于你——

  我才胆敢长久仰望那永恒的光明,

  直到我的眼力在那上面耗尽!

  那个扫烛油的老妇人,也许看到这永恒的光明,所以她的劳作是安然的。而我从她身上,看到另一种永恒的光明:

  光明的获得不是在仰望的时刻,而是于低头的一瞬!

  23、“排着长队等待施洗的人”和“神情凝重地清唱赞美诗的教士”为什么会给予作者这种感受?请简要分析。(4分)

  24、本文突出的表现手法是什么?请结合文本举例并简要分析。(5分)

  25、“光明在低头的一瞬”在文中有哪些具体的含义?你是否同意作者的观点?结合生活现实简要探究。(6分)

  参考答案:中小学作文阅读答案网整理

  23、“排着长队等待施洗的人”表现这些人对宗教的虔诚和敬畏,以及希望通过宗教净化灵魂、禁欲向善的愿望。(2分)“神情凝重地清唱赞美诗的教士”表现教士对上帝和宗教的虔诚,以及宗教赋予教士的庄严、神圣之感。(2分)

  24、 衬托,铺垫(单纯答 “衬托”“铺垫”“对比”也可)。

  如:①以街头人物雕像的虚浮表面和教堂装饰的奢华衬托教堂的“清凉圣洁之气”;

  ②以等待正在施礼的人和唱赞美诗的教士外在的圣洁衬托扫烛油的老妇人深沉朴素的虔诚;  ③以弗拉基米尔教堂壁画的整体风格为老妇人的出场作铺垫。(手法1分,举例2分,分析得当2分)

  25、有两重含义:一是指老妇人在低头的劳作中真正感受到上帝的仁爱、慈悲的关怀;(2分)

  二是指作者在老妇人低头的劳作中看到人性隐忍、虔诚的光辉。(2分)(意思对即可)

  探究:(示例一)同意。无论是对上帝还是对人生的理想,真正的追求不是表面的抬头仰望或言语的表达,而是为自己的信仰所付出的牺牲和采取的行动。(2分)

  (示例二)不同意。抬头仰望也是一种表达追求的方式,同时,不断地抬头仰望也是对自己的一种鼓励和鞭策。(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