迟子建:文学为虚无人生注入活力(2)

时间:2021-08-31

  新报:很好奇你有没有灵感枯竭写不下去的时候?

  迟子建:作家都是有局限的,没有感觉时不要硬写,没有哪个伟大作家是靠字数来奠定自己在文学史上的地位的。遭遇写作的瓶颈怎么办?你把自己变小再变小,深吸一口气,这是需要眼界和底蕴的。冲出瓶颈,之后又是海阔天空,瓶颈就不会成为你创作的“紧箍咒”。

  新报:写了30多年写出自己最期待的作品了吗?

  迟子建:我只能说有些作品让我心安,比如《雾月牛栏》《亲亲土豆》《逝川》《向着白夜旅行》《世界上所有的夜晚》《额尔古纳河右岸》等篇什。我对期待的作品无法言说,因为艺术上的美好期待,就是无法言说的。

  新报:你会看以前写的作品吗?会给自己挑毛病吗?

  迟子建:我有回看自己作品的习惯。我总能从自己的作品中找到这样那样的缺憾。所以我曾说过,一个作家,是自己最好的批评家。回过头看,《额尔古纳河右岸》的下部可以写得更从容些;《白雪乌鸦》中的伍连德医生,在与鼠疫中的傅家店人接触时,应该有些更细致的生活化的描写,这样这个医生就能更融入那群人物之中,体味大瘟疫中芸芸众生的切肤之痛;至于《群山之巅》是新作,我还来不及回看。

  新报:还有什么人物是你特别想写的?

  迟子建:我从不刻意拎出一类人物,去为人物量身打造作品。而是酝酿成熟了一片“土地”,让人物自然地生长出来。一个作家不变是不可能的,但我属于渐变的那一类。突变,如果不是艺术上的顿醒,而是由于商业元素的侵入,那么它往往是以艺术趣味的降低为代价的。这样的变,不管多么热闹,都是功利的、失败的。对我来说,未来酝酿了什么样的“土地”,就会有什么样的挑战在等待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