迟子建散文读后感2000字

时间:2021-08-31

  初识迟子建,大约是在2007年的初冬,因一本题名为“我的冬天下雪了”的散文集。身在清华的我,想着北国故乡此时也该初雪飘飞,“独在异乡为异客”的淡淡哀愁,不禁让我喜欢上了故乡作家在故乡特别的季节和氛围中描写故乡土地上心情的文章。晶莹的雪花纷纷扬扬地洒,独自站在白茫茫的场景中,远近的一切都是白茫茫的一片,树是白的,地是白的,房屋也是白的,此时的天地融为一体,密云不断播撒的雪花就是密缝这天地融合的丝线。沉沉的氛围,沉沉的笔触,沉沉的感情,却被一位女作家用一支纤细的笔记在了如雪一般洁白的纸上,散发出了感情的真挚,对生活的珍视。文字和感情都如雪一样晶莹纯洁。

  从此,知道了“迟子建”这个名字。

  以后,对这个名字的印象逐渐加深,并且与“茅盾文学奖”联系在了一起。希望这个辉煌的荣誉不是这位黑土作家创作的巅峰,希望她的心灵和文笔都继续恬淡纯净地流淌,直到远方。

  捧着《伪满洲国》这本厚厚的小说,作为一位东北人,自己的故乡就曾经历了这十四年的浩劫,自己的祖辈就曾经历这段身边的历史,一种苍凉感伴着好奇由我心底生出。关于“历史是英雄还是群众创造的”这样的讨论已经争鸣良久,且在哲学上按照各自的观点也都有了更易空间不大的确认。群众在书面历史的背后默默推动着历史,而英雄却是踩在无数群众的肩膀上、在至关重要的转折点顺流一推、立于时代潮头而名垂青史的幸运儿,英雄与群众互为表里,辅车相依。可是,随意翻开身边的史书,历历在目的仿佛只有大人物的名讳,老百姓的身形被隐藏在了巨人的背影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