迟子建《女人的手》(3)

时间:2021-08-31

  我现在是这样一个女人,我用手来写作,也用它来洗衣、铺床、切蔬菜瓜果、包饺子、腌制小菜、刷马桶。如果我爱一个人,我会把双手陷在他的头发间,抚弄他的发丝。如果我年事已高很不幸地在临终前像大多数女人一样伸出了手,但愿我苍老的手能哆哆嗦嗦地抓住我深爱的人的手。

  迟子建简介

  迟子建,女,中国作家协会第六届全委会委员,黑龙江省作家协会副主席,一级作家。1964年元宵节出生于中国的北极村一漠河,童年在黑龙江畔度过。1984年毕业于大兴安岭师范学校,1987年入北京师范大学与鲁迅文学院联办的研究生班学习。1990年毕业后到黑龙江省作家协会工作至今。

  1983年开始写作,至今已发表文学作品五百万字,出版单行本四十余部。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树下》《晨钟响彻黄昏》《伪满洲国》《越过云层的晴朗》;小说集《北极村童话》《白雪的墓园》《向着白夜旅行》《逝川》《白银那》《朋友们来看雪吧》《清水洗尘》《雾月牛栏》《当代作家选集丛书-迟子建卷》《踏着月光的行板》,以及散文随笔集《伤怀之美》《听时光飞舞》《我的世界下雪了》《迟子建随笔自选集》等。出版有《迟子建文集》四卷和《迟子建作品精华》三卷。曾获鲁迅文学奖、澳大利亚“悬念句子文学奖”等多种文学奖项。作品有英、法、日、意大利等文字在海外出版。

  迟子建是一个真正对“生活”本身充满宽容、敬畏和感恩之心的人,也是一个真正脚踏实地地试图在“生活”的根基上建筑自己的文学大厦的人。她说:“我越来越觉得一个优秀的作家最主要的特征不是发现人类的个性事物,而是体现那些共性甚至循规蹈矩的生活,因为这里才包含了人类生活中永恒的魅力和不可避免的局限。我们只有在拥抱平庸的生活时才能产生批判的力量。”从这样的生活观与文学观出发,无论“生活”是怎样的形态,也无论人生面临怎样的缺陷,她总是朝向最柔软、最温暖之处进发,始终实践着“用小人物说大历史”这一创作理念,始终信奉着最原始、最本源的道德与伦理,始终演绎着最自然、最朴实的美感,因而她所呈现给我们的“文学性”, 总能发掘到给我们的心灵以温暖和感动的地方,是最纯粹、最本色的文学性。如苏童所说:“她在创作中以一种超常的执著关注着人性温暖或者说湿润的那一部分,从各个不同的方向和角度进入,多重声部,反复吟唱一个主题,这个主题因而显得强大,直至成为一种叙述的信仰。”  在语言方面,她的作品极少奇峰突起、横逸斜出的笔法,无论就行文,还是情绪的表达,都泛着自然、健康的生命底色,并常用比喻,拟人的修辞,将生疏的抽象的事物形象化,给无知无觉的事物,赋予人所有的七情六欲,使它们在喜怒哀乐之中,变得鲜活生动、活灵活现,形象而真实地显示了主体成熟的阵痛与艰难。如毕淑敏所说:“读迟子建的时候,我总是看到莹莹白雪绿色的草莽和一星扑朔迷离的殷红。无论她是写童年还是今日的都市,这几种颜色总是像雾岚一般缠绕在字里行间。

  我想,那白色该是她对写作与人生的坦诚和执著。

  我想,那绿色该是她对大自然刻骨铭心的爱戴与敬畏。

  那跳荡的殷红色,该是一尊神奇诡谲的精灵在远处诱惑着她,牵引着她,渡她飞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