迟子建《是谁扼杀了哀愁》阅读答案(2)

时间:2021-08-31

  阅读题

  15.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4分)

  A.文中写现代人对“哀愁”多带有鄙夷之色,将之看作是禁锢自己的镣铐急于挣脱和抛弃,明确指出现代人在追求物质欲望时完全失去了天性。

  B.作者从切身的人世体验出发,以看似零散随意的意象和极富诗意的笔调描述了“哀愁”的诸种面貌,证明了哀愁是人心中最为温润的东西。

  C.第⑥段提到苏联解体的事情,是为告诉我们,在现代社会中,不仅个人不会哀愁了,而且民族缺乏哀愁,从而缺乏凝聚力。

  D.全文多在对比中凸显“哀愁”的价值与意义,用哲思的笔调追思了一种远逝的情怀,表现了对缺乏哀愁感的现代文明的深刻反思。

  E.作者说自己格外欣赏那些散发着哀愁之气的作品,但现实中许多艺术作品却显得粗鄙乏味,不能真正地切近生活,不能展现生活的本来面貌。

  16.在作者认为,真正的哀愁有怎样的作用?请结合文章分条概括。(4分)

  17.结合文章回答下面的问题。(6分)

  (1)简要赏析文末画线语句的含义。(3分)

  (2)文章以“是谁扼杀了哀愁”为题有什么好处?(3分)

  18.作者为什么说“在这样的时代,我们似乎已经不会哀愁了”?你同意他的观点吗?请结合文章内容和现实生活谈谈你的看法。(8分)

  参考答案

  15.AC (4分,错一项扣2分,多选不给分。)【A“完全失去了天性”错。只是失去了天性中所具有的细腻情感,对身边事物感情逐渐淡化以至于麻木冷漠。 C“民族缺乏哀愁,从而缺乏凝聚力”错。提到苏联解体的事情,是为说明,“哀愁”是由个人情感形态升华为某种民族共同心理,表现出强烈的感染力和凝聚 力。】

  16.①哀愁不是颓废、腐朽的代名词,真正的哀愁是一种悲天悯人的情怀,是可以让人生长智慧、增长力量的。(第3段) ②哀愁可以使艺术更有生命力。(第7段)③哀愁可以使民族振兴与复苏。(第6段)④哀愁可以使我们保持自我,精神充实,内心富足。(第8至10段)【共4 分,每点1分】

  17.(1)“生活富足”是指物质生活热闹富裕,“自慰的空碗”是比喻现代人精神空虚。(1分)这句话形象生动(1分)地揭示出全文主旨:我们在追求物质 财富的同时,要保留人性中那份悲天悯人的情怀,保留对精神的追求。(1分)【赋分要点:理解关键词1分,内容主旨方面的作用1分,效果1分】

  (2)运用设问修辞(1分),向着充满了各种世俗欲望的现代生活发出了追问,一反流俗,发人深省(1分),表明作者敏锐地意识到了“哀愁回落”所隐含的现代人的精神危机。(1分)【赋分要点:“设问”修辞1分,内容主旨方面的作用1分,效果1分】

  18. 因为我们在现代生活环境下疲于认知新事物,应付新潮流,沉迷于物质财富的追求,而忽视了精神追求,缺少了悲天悯人的情怀,所以我们不会哀愁了。(或答:人情的淡薄,人性的缺失,良知的泯灭)(2分)

  作者在文中列举了一连串的典型现代文明符号,展现了现代文明对“哀愁”的扼杀以及现代生活中人们追求物质丰裕的同时精神陷于贫困、茫然焦渴的状态,由表及里地揭示了现代人精神世界的空洞乏味、迷离傥荡乃至不可遏抑的粗鄙实质。(3分)

  在现实生活中也确实如此。……

  我们不能够迷失在物欲的海洋里,在追求物质财富的同时,一定要有精神上的追求,保持自我内心充实与富足。(或:改变人类精神的困窘,人文精神的失落状态)。(3分)

  【答案要点分三个层次:理由2分,联系文本2分,联系现实2分。答“不同意”,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赋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