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额尔古纳河右岸有感(10)

时间:2021-08-31

  现在再不行动已经来不及了,希望我们的中华儿孙都睁开我们的眼睛,好好看看吧!

  曾经读过老舍先生的《茶馆》,那里面有一句话:“唉,福喜,咱们哪,全叫流行歌曲跟《纺棉花》给顶垮喽!我是这么看,咱们死,咱们活着,这是其次,顶伤心的是咱们这点玩意儿,再过几年都得失传!咱们对不起祖师爷!常言道:邪不侵正。这年头就是邪年头,正经东西全都连根烂!”我们古老的道德标准已经失去它的效力,什么仁义理智信忠孝,已经淡出了历史的舞台。可我还是要说,如果我们真的不需要这些,那么我们为什么还要学古代文学,学古代汉语,难道研究古典只是为了好玩?那么我们不如不学,以免浪费时间,但是现在学了又为了什么,应付考试吗!可叹可悲呀!

  再次读迟子建女士的《额尔古纳河右岸》,我深深被那位自我讲述的老人所感动,她不羡慕现代生活,也不羡慕现代的青年人,即使自己的寿命将走到人生的尽头,但她历经了人生的生死,亲人的离去,目睹自己的族人在艰难困苦中的拼斗,她想念那些死去的亲人,她不忘自己是鄂温克族人,是一个依赖大山森林和驯鹿生存的民族,在最后一次的搬迁时坚决的留了下来,跟着古老驯鹿的步伐在森林里迁徙,并没有跟着她的族人搬到政府为他们建立的新区中生活,还有她的孙子,还有那位寻找自己民族文字的伟大的人。我佩服他们,我感谢他们,我羡慕他们,他们的坚强,他们的勇敢,他们不为世俗的繁杂所束缚,毅然决然的守护自己的领地,守护自己的心灵。他们也是会说普通话的,可他们还是保护着自己的文化的火种,就像他们迁移时驯鹿王身上的火种一样,走到哪里就带到哪里。迟子建是一个热爱社会的人,她生活在东北广袤的大地上,对那里的一切是熟悉的,她深深地洞察了中国民族的变迁,深深感受到保护民族文化和他们的原始性的重要性,这与我的想法是不谋而合的,尽管我是汉族人,也是一年轻的学生,可我是一个热爱中华文化的人,我们的文化,不论是哪个民族,都是世界上最为优秀的,他们的文化会带给我们无限的幸福和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