迟子建小说悲悯的人性抒写浅析(2)

时间:2021-08-31

  一、人性本“善”

  迟子建出生于黑龙江漠河县的北极村,家乡的山川、河流、草滩给她以能量,赋予她灵感,正如她自己所说“我对文学和人生的思考,与我的故乡,与我的童年,与我所热爱的大自然是紧密相连的”。在迟子建的文学世界里,她不仅喜欢抒写自然的美,更执着地表现生活在“原始风景”中的人们的人性美,在这种背景下,一切东西都被附上了人性的光芒,使作品无时无刻不充满了温情,把人性“善”的一面发挥到了极致。她的短篇小说《朋友们来看雪吧》写萍水相逢的人们不是亲人胜似亲人般的相处。在偏远的乌回小镇,到那里写生的女画家和生性乐观的胡达老人以及老人七岁的孙子之间,还有女画家与回到小镇拍电影的男子的相处,都是那么的和谐,仿佛和那里的景色融为一体。在这部小说中,我们看不到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感和陌生感,人与人之间因为以诚相待而变得亲如一家。洁白的雪在这里也被赋予了象征意义,寓意人性的美好。《日落碗窑》中腿有残疾的吴云华,不顾自己行动不便而热心给予邻居王张罗将要生产的傻妻子以照顾和关爱。迟子建的中篇小说《逆行精灵》中,长途公共汽车因雨在中途小站抛锚,坏天气逼一伙陌生人不得不在一起过一次集体生活。大家各怀心事,注定了孤独和隔膜。终于有一个人打破了僵局,开始为大家而不是只为自己做事了。点滴爱心的流露,成了对爱心的有力呼唤,局面很快改观了。大家终于有了共同的欢乐和歌声,这是一次鼓舞人心的人性沟通。黑脸人原来藏在心中对兄长的莫须有的仇恨化解了,清高的抱琴者没有了知识分子的清高和矜持,老哑巴也是因为接受了这种沟通,结束了自己的孤独无助。他的意外之死,又使得这个临时家庭的成员表现出他们本来就有但却深埋于心底的善良。这是美好人性的真实写照。《疯人院里的小磨盘》中疯人院的三个食堂的师傅尽管有着普通人身上的缺点,但对小磨盘这个没有父亲的孩子却给予了父亲般的关爱,他们给小磨盘做好吃的,给他买铅笔,鼓励他好好学习。《踏着月光的行板》同样是对人性善的赞美,小说在“夫妻互访”的大故事中穿插了二人在车上所经历的一些情节,通过这些小故事,来抒写人性的美好,男女主人公背井离乡到城市做着不体面的工作,挣着微薄的工资,但他们仍活得有滋有味,两人省吃俭用,希望将来能把儿子接到城里读书,作者在两人身上投注了生活在城市底层的小人物的质朴善良的品质。王锐在查票事件中被带进餐车,真相大白后,乘警见王锐十分委屈,就让他免费坐在那里,免得出去挨挤,但“王锐可不想坐在那里,他想回到原先站的地方,他要把车票给拥堵在茶炉旁的乘客看,他没有撒谎,他是清白的!”这是一种执拗的善良。妻子林秀珊打算把分得的毛毯拿去卖一百二十元,好给丈夫买把口琴。当老熟人拿一百元买她的毛毯时,她“心里‘咯噔’了一下,心想这比自己要卖的少二十块呢,她仿佛看见王锐的口琴有几个小孔不会发音了,但她嘴上却说‘太多了!太多了’!”这是一种善良的虚伪。林秀珊知道犯人即将临刑,便拿出了买给丈夫的口琴吹奏给犯人听,让他在快走到生命尽头时又重温了生命的可贵和温暖。

  她的这些作品并不追求情节的新奇或跌宕起伏,而是在平缓的叙述中表现人性的纯朴和真善,读后深深为之动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