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红迟子建小说中的儿童视角(6)

时间:2021-08-31

  《树下》是迟子建的长篇小说,其中的一个人物七斗是一个失去父母的小姑娘,到姥爷家去看望病危的姥爷时,意外地得到了姥爷留给妈妈的一份遗产――金子,继姥姥(妈妈的继母)和姨妈(妈妈的同父异母妹妹)为占有这份遗产,想从七斗那里把金子拿走的一场表演,在儿童的视野中真是再丑恶不过了。继姥姥是威逼利诱:“金子先拿出来让你姨妈保管着,别在半道上让人偷了去,回家后,金子就先放在你姨妈手里,你大了许了婆家时给你当陪嫁。”姨妈接过七斗的金子掂了掂,面上露出惊愕(因为姥爷分金子时特意多给七斗一些),继姥姥狐疑地看着姨妈,想去掂那份金子,可很有心计的姨妈马上就把它放入旅行袋中……不满意的继姥姥想办法支开姨妈,当着七斗的面“取出金子掂了掂”,母女之间的诡计不相上下。姨妈为了私吞这份金子,在回乡的船上虚伪地大哭大叫着说她的旅行包被偷了,并大肆声张地告诉船长装有金子的旅行包被偷了,她认为这样可以骗过七斗,而七斗在领略了以前姨妈为一只银戒指做手脚的事后,心知肚明“姨妈之所以喊来船长把事情闹大,只是做给七斗一人看的”。儿童视角中的目光其实是世间最真实的目光,正如张爱玲指出儿童视角的独特性所说:“小孩子不像我的想象那么糊涂。父母大都不懂得子女,而子女往往看穿了父母的为人。”

  作者选用儿童视角进行叙述,表层反映的是对自然、生活、人物的描摹,但深层折射出的是作家的心理世界,它与从成人视角看到的现实世界形成强烈的对比效果,如萧红小说《呼兰河传》写扎彩铺的一节,就反映出两种视角的不同,从儿童视角看,直接映入他们“视野”的是那用纸扎成的活灵活现、万分好看的各种人物与事物,大到聚宝盆、大金山,小到使女、厨子、鸡、鸭、鹅,样样都是那么漂亮。至于为什么要扎这些东西,儿童就不知道了。但用成人的视角看,这一切都是为死人准备的,“穷人们看了这些竟觉得活着没有死了好”,阴间与阳间一样有高低贵贱之分。儿童视角的理想色彩与成人视角的现实荒谬形成强烈的对比,两种视角的对比、反差和衬托构成了作品的内涵多重性、丰富性及叙事结构的复调意味。  在这些作品中,作家运用儿童的视角去构造作品,表面上看是小说叙事的形式问题,但实质上与作家的情感、心理、个性以及世界观、认识论、价值观等都有密切关系,它一方面决定着作品的叙事方式,另一方面也体现着作者的情感判断、价值取向与人生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