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忆的《长恨歌》内容简介(2)

时间:2021-08-31

  名家点评王安忆的《长恨歌》

  台湾知名学者王德威评价王安忆,认为她的创作是对海派女作家张爱玲的继承与补充,都善写上海的风情与女人,但笔锋却不相同,张爱玲是抱着反讽的心情来精雕细琢,而王安忆是平淡的、同情的态度来讲述故事,自创作以来就不断对小说的创作技巧与形式进行创新与研究,曾经从事过伤痕文学、知青文学、寻根文学的创作,但是创作的题材以知青在乡村的生活为主,虽然题材单一,但都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九十年代的《长恨歌》这部长篇小说以庞大的空间建构及时间流程,丰富的人物活动叙述了上海的历史,刻画了上海的女性,审视了上海的文化。在这部小说中,王安忆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与突破。

  读者评价王安忆的《长恨歌》

  文贵情真,再华丽的文字游戏都比不上真情实感。

  1. 做作。文字太过繁复矫饰,像一面铺满藤蔓的墙,把有用的东西都遮住了。

  2. 关于女人。王安忆笔下的女人是比平凡高一点,比艳丽低一点的那种有风韵的女人。这一点在小说的开篇就提到。这本是出奇制胜的一点,但作者用了过多的形容词去表现这种感觉,反而忽略了用真实情景去表现这一点,显得虚假和做作。

  3.小说最精彩的地方是薇薇结婚的那一段。形容词和赤裸裸的情感描写不那么多了,情节出彩。

  4.总得来说,张爱玲笔下的上海和上海女人,繁华是真的繁华,落寞是真的落寞。可能是因为张爱玲本身就是故事的主角,所以小说里有真情实感。同样的题材,相比之下,王安忆的文字游戏就显得粗糙做作了。

  读到最后,心中总是无法抹去一个不太重要的角色,那就是王安忆费了不多笔墨描述的阿二,据王琦瑶推测,他背着家人和他的阿姐去了上海,仅仅是为了来日不太可能发生的与他心上人的不期而遇。

  我从小就知道,一部小说中,或是一部电影中是不会出现无意义的任何人事物的,譬如在一部电影中,镜头仿佛轻轻掠过了墙上的一幅画,那我们便可以断定,这幅画必定与主人公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并且它还会再次出现,以更重要更引人注目的形式。

  可是,阿二就那么被王安忆轻轻几笔给带过了,故事到结束也始终再没提到他,我很是迷惑:小说可以这样写的吗?阿二的出现很自然,但是他的离开却很突兀,所以他始终让我很挂怀,在一种不解和期待的心境中读完了王琦瑶的人间岁月。

  王安忆在细节描述上可以说是无微不至的,像《长恨歌》中故事开始之前大段大段的描写,弄堂,流言,闺阁,鸽子,没有耐心的人读到这里怕是要骂娘的,可其实呢,这才是王安忆才气的流露,写了二十多年的小说,她心中自有分寸。

  女作家的作品我读得很少,就像小说中李主任对京剧中男旦的理解一样,我也相信只有男人才真正懂得女人的好,而女人自己却是看不懂女人的。所以我就固执地在男作家的笔下寻找他们心中最完美的女性,不想寻来寻去,王琦瑶却让我在王安忆的笔下寻到了,无论男人还是女人,读完王琦瑶的故事,必定都会感叹,这才是女人,女人的一生就应如此。

  这部小说获茅盾文学奖。获茅盾文学奖的小说我只读过霍达的《穆斯林的葬礼》。整部小说细腻绵长,充满对往昔上海的留恋、怀旧与感伤。到底是上海人的王琦瑶却比张爱玲小说中的人物多了份清醒的认识。张爱玲何层不是精明的呢?在最耀眼的时候引退到别国。上海旧梦已碎,空余后人的想象。

  此外,里面的确有一大段看不起山东男人的描写,看来老师讲的没错,讲的当时大家都笑了,因为老师自己是山东人,也显出不怎么喜欢上海女人的样子。客观的说里面的确有一段地域歧视的描写。不过我还是很喜欢王安忆的,写作的功力了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