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岑参《与高适薛据同登慈恩寺浮图》古诗鉴赏(3)

时间:2021-08-31

  “连山若波涛”八句,以排比句式极力描摹宝塔四周之景色。东面山 景绵绵不绝,如波涛起伏。南面宫苑,御道在青槐的映衬下格外葱翠,宫 殿突显得灵巧精致,错落有致。秋风从西边袭来,萧瑟肃杀之气直贯长 安。北边渭水北岸,前汉五位皇帝的陵寝,历经岁月沧桑,静静憩息于青 松翠柏之下。“秋色从西来”四句,其笔力之雄劲,描绘之贴切,向为后人 称道。明人钟惺赞此四句“写尽空远”,与杜甫之“齐鲁青未了”相比,“详 略各妙”(《唐诗归》)。诗人写四方景色,不仅揭橥出周遭景色之转换,从 雄阔到伟丽,从苍凉到悲凉,更暗合着对天下“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 及历史盛衰无常的忧虑与反思。

  末四句则借景抒怀,有感而发。宝塔纵然雄伟壮丽,但国事日艰的现 实却令诗人心胸沉郁滞重。其时,边塞出征失利,朝廷奸宦当道,藩镇图 谋不轨,民生凋敝,国家正处于风雨飘摇之中。诗人惆怅难解,唯有向佛 家求清净之理。此时,诗人“挂冠”而去,远离俗务,早求佛理的退隐之心 已跃然纸上。

  总体而言,全诗极尽描绘之能事,为读者全方位呈现出慈恩寺塔的雄 壮、孤高、突兀、超逸绝伦的形状与气势。但此诗意旨并非在此。在诗人 看来,宝塔之雄壮,正反衬出国事的凋敝,民生之多艰,纵然眼前有奇景, 又何曾增添半点喜悦? 明人高棅评此诗“皆雄浑悲壮,足以凌跨百代” (《唐诗品汇》),正是把握住了家国之悲的诗歌主旨后的确切之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