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参诗歌中的西域(2)

时间:2021-08-31

  二、岑参思想中的西域文化情结

  (一)赞美西域壮美山川

  边疆奇特的美景和西域各少数民族的民情风俗的亲身感受让岑参对这片土地有了深沉的情感,他热爱这片土地和这里的人民。他常常浓墨重彩地描绘、毫无拘忌地热情赞美西部边疆的壮丽山川、奇俏景观和多姿多彩的异域生活场景,表达对边疆深沉的爱:“火山今始见,突兀蒲昌东。赤焰烧虏云,炎氛蒸塞空。不知阴阳炭,何独燃此中。我来严冬时,山下多炎风。人马尽汗流,孰知造化功。”此乃岑参第一次见到火山所作的《经火山》,他为祖国西北边塞如此壮丽、壮美的山川而感到十分惊异和惊奇,诗中描写了许多独特景象,意境变幻多端。

  (二)热爱异域风情生活

  西域异族的生活风情在岑参所著的边塞诗中随处可寻,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诗中说道:“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酒泉太守席上醉后作》诗云:“浑炙犁牛烹野驼,交河美酒归叵罗”;《田使君美人如莲花舞北旋歌》诗云:“忽作出塞入塞声,白草胡沙寒飒飒”,可见,诗人对胡琴、琵琶、羌笛等音调、色彩浓郁的地方乐器充满了喜爱。

  诗人对充满浓郁生活风情的西域生活往往给予浓墨重彩的描述和诉说,描述的背后不仅仅是诗人对这片异域生活的向往,更是对这片异域土地的热爱。

  (三)反对外来侵略,平等对待少数民族人民,维护多民族团结一致

  天宝十年,阿拉伯帝国的士兵入侵安西四镇,昭武诸国合力相助一同攻唐,高仙芝出兵反击,岑参所著《武威送刘丹判官赴安西行营便呈高升府》盛赞声势浩荡、所向披靡的土蕃、汉甲兵再战斗中的凌然悍气,也表达了各族人民,共同维护和平,凝聚力量维护国家统一的强有力的感慨之情。即使是对发动战争的汉族统治者,岑参也同样不留情面,在其所作的诗歌中对汉族统治者的批判也从不留情。《送狄员外巡按西山军》中写道:“兵马守西山,中国非得计。不知何代策,空使蜀人弊。”流露出诗人对当时唐统治者的强烈不满,严厉批评统治者推行的扩张政策是弊大于利,是危害国民、破坏和平统一的失策之举。综上所述,岑参站在一个反侵略、维护民族平等、国家统一的公正、客观立场之上。

  在对待少数民族的关系问题上,岑参一直注意维持和平统一。岑参和他手下的将军们跟西方少数的上层人物官员喝酒享受,并唱歌和跳舞,气氛非常融洽。有一首诗写到:“中军置酒夜挝鼓,锦筵红烛月未干。花门将军善胡歌,叶河蕃王能汉语。”这是揭示几个国家语言通用的诗,写出了大家一起相互唱歌,团结有爱的生动场景,岑参也有意识地成为一个各族下层人民爱戴的人,甚至成为他们的朋友。《戏问花门酒家翁》中“老人七十仍沽酒,千壶百瓮花门口。道旁榆荚仍似钱,摘来沽酒君肯否?”“岑参用榆荚当钱,问老人,甚至超过七十岁的老人也可以成为他的朋友。诗歌作为一个整体,展现了岑参平易近人,友好的样子,让人们深感诗人和少数民族人民之间的友好交往。同时,岑参也是一个尊重少数民族生活习惯的人。即使在“九月天山风似刀,城南猎马缩寒毛”这样的恶劣天气条件下,也以少数民族的习俗为重,用极大的热情和少数民族领导人狩猎赛马,加强情感交流和少数民族的团结。

  虽然岑参没有明确表示其超现实的鲜明的民族观的思想,但在他的很多作品中都能感受到他传达出自己和各族人民一样要求统一、渴盼安定的心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