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薇经典说课稿(2)

时间:2021-08-31

  二、说教法、学法

  教法得当,才能挖掘出学生最大的潜力,才能达到教与学的完美结合。我认为这首诗最主要的就是让学生自己通过理解、感悟、朗读去体会征人那种厌恶战争思念家乡又奋勇抗敌的矛盾心理,通过自己的独特的情感体验去鉴赏“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所以我的教学方法主要是:创设情境法、诵读法讨论法 引导点拨法等。这样可以真正的做到一学生为主题,尊重学生的理解,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关于学法,在本课教学中贯穿自主探究,引导学生自学、教会学生如何学习诗歌,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达到提高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目标。可以把疏通文意和课文思路的任务交给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同时背诵课文,使记诵和理解结合在一起,这样才符合学生的记忆规律,也减轻学生课下的负担。

  三、说教学过程

  我来呈现一下我的教学过程

  1、首先是导入:音乐渲染,营造气氛。了解《诗经》,拉近距离。

  2、落实基础,整体感知

  通过自读、指名朗读,发现障碍,正字正音,老师指导重点字词及朗读的节奏。

  3、让学生对照注释明确部分字词含义,老师强调“杨柳”解释,在自学基础上、根据老师引导、小结基本把握诗歌大意。

  4、创设情境,加深感悟。

  让学生谈谈“杨柳依依”的画面,画面的想象能更好的理解战士的情感,也能培养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

  5、引用课外诗文,进一步理解在中国古典诗词中描写离别经常用杨柳的用意。杨柳意象的把握对今后学习古诗歌很有帮助。

  6、感受战争的残酷。

  此处属于补白。课本上是《采薇》倒数五六七八句,虽精彩却给人无头无尾之感。在此处通过图片、音乐、资料及教师入情入境的解说来创设情境,帮助理解。

  7、体悟“雨雪霏霏”画面。

  引导学生体会:劫后余生、归家情急、近乡情怯等复杂情感。让学生进行拓展想像,口语表达。

  如何理解征战在外强烈的思乡之情以及归途路上的伤悲痛苦?这个问题有一定的思考难度,让学生在看似矛盾的态度中更好的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和复杂真实的人物情感,更完整、准确的把握思想感情。

  8、写作手法

  为了突出人物内心的情感在写作时经常用外在景物来衬托,杨柳和雨雪画面备受人们赞赏。杨柳和雨雪分别衬托了战士离别时依依不舍和归来时百感交集,抒情主人公的情感寄托在这两幅画面中。指导学生这种寄情于景,以景写情,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

  10、引导读背

  古诗文积累是学习的一个重要方面,能够达到当堂背诵应该是最佳状态。

  11、总结学习方法

  教给学生古诗文的学习方法,对以后的古诗文学习来说作用巨大。

上一篇:采薇说课稿实录 下一篇:采薇优秀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