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厘米》读后感(2)

时间:2021-08-31

  毕淑敏的《一厘米》我是第三次教了,不同点是现在我也有一个像文中小也一样大的儿子,当重读课文,我被陶影这位母亲深深的震撼,甚至眼眶盈满了泪水。她是一个卑微市井平凡的女人,但是为了培养出高修养的儿子,她时刻要求自己在孩子面前必须是完美无瑕的。想到,我自己在儿子面前的强势,严厉,甚至心情不好时还看孩子不顺眼。更不用说为了儿子的教育刻意改变自己。真是太惭愧,自己做母亲太不合格了。

  从今以后,严格要求自己注意在儿子面前的形象。

  《一厘米》读后感篇三

  作者所写的是一件小事:妈妈带孩子去公园,因为公园门口的尺度不准确而被误会是逃票,而那高度就是相差了一厘米。这在许多关注那些天下大事的人的眼里,这的确是一件小事。可这在一位母亲的眼中却是一件不能含糊的大事。作者通过这样一件小事,一个小故事写出了一个大主题:如何让一个孩子有一个健康的心灵,或者说一个人应该怎样看待尊严的问题。

  延伸阅读:关于“一厘米”的那些事儿

  一厘米

  作者通过这样一件小事,一个小故事写出了一个大主题:如何让一个孩子有一个健康的心灵,或者说一个人应该怎样看待尊严的问题。这样的主题,在我们今天这个物质逐渐丰富、精神逐渐贫乏的社会有着振聋发聩的意义。难怪日本、英国等国家很看重这样一篇不“大”的作品。

  《一厘米》 - 作品特点

  1.通过独特的审美视角反映深刻的主题。

  本文以“一厘米”为标题,又从陶影“逃票”写起,视角独特别具匠心。小说围绕“该不该买票” 展开,而该不该买票的关键就是那“一厘米”。小说中儿子小也是一米零九,还是一米一,差不差这一厘米“强烈地关系着一个小小男子汉的尊严”,关系着一位母亲在儿子心目中的形象是否完美,关系着教育子女的导向。这样一桩小事其意义又着实不小,竟然可以折射出人性的光辉,映照出平凡中的伟大。作者不是对陶影进行简单的道德评判,而是以平视的眼光去关注她的情感世界,以悲悯的情怀去感受她的心灵,去挖掘他们身上的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