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毕淑敏《蓝色天堂》有感

时间:2021-08-31

  《蓝色天堂》是毕淑敏写下的环球航行的游记。书中讲述的是毕淑敏独自一人,花尽半生积蓄,用114天沿着海洋环球一周的所见所闻。

  读毕淑敏《蓝色天堂》有感篇一

  寒假,留在老家过年,并不能像暑假那般外出旅行。但,随书页翻动,我同毕淑敏,沿着海,听素颜的地球悄然诉说。

  旅行理由

  “在路上,已然成为一种生活形态。不过,我总觉得在这种与凡常不同的状态背后,有值得挖掘的前世今生。”

  《蓝色天堂》是毕淑敏以散文笔触写下的环球航行的游记,书名来源是因为她在这次旅行中认识到――其实,地球就是人类的“蓝色天堂”。

  书的封底有这么一句话:“旅行的33个理由,幸福的33种智慧。”在随书附赠的海报上,我便看到了毕淑敏所诠释的《旅行的33个理由》。我所摘录的,是第20条,也是我最喜欢的一条。

  我爱好旅行,原本认为这种从内心深处衍生出来的想法是找不到理由的,但在《旅行的33个理由》的第26条,看到了“有时候不是为了什么,就是想出去走走”这句话,才明白:纯粹的喜欢,也是一种理由。所以,毕淑敏说的对:旅行,不管远近,都是需要理由的。

  “生活形态”四个字,说起来,高深莫测;读起来,却贴近生活。或许是应了那句“生活便是一门最高深的学问”吧。我这个年纪,还从未想过什么是自己的生活形态。但,无疑,“在路上”这种生活形态,绝不是大部人心中所想,普通人的常态应该是安居乐业。可我却相信,总有一些人的血液里藏着不安分的种子,他们容易放弃安宁的生活去颠沛流离。其实,人的一生的确是“在路上”的,是在通往死亡的路上。生活是一趟最长的旅程,而在长的旅程中,又包含着许许多多或长或短的旅程。在我看来,旅行是一种学习,它给人一双婴儿的眼睛去看世界、去看不同的社会,让人变得更宽容,让人理解不同的价值观,让人更好地懂得去爱、去珍惜。用旅行这种类似于返璞归真的方式,重新调动起生命的激情。

  读毕淑敏《蓝色天堂》有感篇二

  先打开毕淑敏的《蓝色天堂》,封面是白底蓝图,蓝色的天空,蓝色的海洋,还有游轮,其中书名是蓝底白字写成。封面是双层的,可以卸下,背面写着旅行的33个理由。翻开来里面是一张世界地图,她乘坐的游轮停靠的港口都标注在上面。翻开书的一页,夹着一张她乘坐和平号游轮的纪念船票,那张船票是特制的,用手摩擦,可以闻到沁人芳香,那种香味非常喜欢。这是她的蓝色心灵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