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心《小桔灯》的美学分析(2)

时间:2021-08-31

  1.朴素洗练的语言

  《小桔灯》叙事写人,不事雕琢,语言通俗易懂,自然流畅,呈现出朴素洗练的审美特点。

  如文章开篇“这是十几年以前的事了”一句,短短十字的叙述,极其简洁平实的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这样一个开篇,看似平淡,但并不平常。首先,此一句自成段落的陈述语句统领全文,并为下文蓄势,使后文的展开毫无羁绊,任凭开阖。其次,设置了悬念,创设出一种追忆往事的凝重氛围,激起读者的无限期待。另外,这样一个开头直切故事,毫无枝蔓,惜墨如金,达到了以简驭繁的效果。

  事情的展开从第二段开始:

  在一个春节前一天的下午,我到重庆郊外去看一位朋友。她住在那个乡村的乡公所楼上。走上一段阴暗的仄仄的楼梯,进到一间有一张方桌和几张竹凳、墙上装着一架电话的屋子,再进去就是我的朋友的房间,和外间只隔一幅布帘。她不在家,窗前桌上留着一张条子,说是她临时有事出去,叫我等着她。

  这段文字,交代了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环境和原由。作者在名词中心语前用了复杂的多层定语,如“下午”前面的“一个春节前一天的”,“楼上”前面的“那个乡村的乡公所”, “楼梯”前面的“’一段阴暗的仄仄的”,“屋子”前面的“一间有一张方桌和几张竹凳、墙上装着一架电话的”,“房间”前面的“我的朋友的”等等,把语意表达得简洁严密。对乡公所楼上布局陈设的描写,作者也是擢其要点,抓住楼梯、套间、方桌、竹凳、电话、布帘等与故事情节的展开有着密切关联的重点进行了介绍,既朴素简洁,又严密自然。

  后文有一段写“我”去小姑娘家的过程,也极其的朴素自然,简洁流畅:

  我下楼在门口买了几个大红拮子,塞在手提袋里,顺着歪斜不平的石板路,走到了那小屋的门口。

  作者用了一个流水句,连用“下(楼)”、“买(了)”、“塞(在)”、“顺(着)”、“走(到)”等几个动词,将“我”去小姑娘家过程中发生的一连串动作依次呈现出来,简洁凝练,如行云流水,准确流畅,“在门口”、“几个”、“大红桔子”、“歪斜不平”等词语,也把语意表达得既简洁义准确。  2.深挚含蓄的情感

  《小桔灯》之所以打动人心,作者在文章中倾注了自己深沉、真挚的情感是重要的因素。冰心曾在《文艺丛谈》一文中说:“仿杜诗,抄韩文,就使抄了全段,仿得真,也不过只是表现杜甫韩愈,这其中哪里有自己!”《小桔灯》的情感抒写具有深挚含蓄的审美特点。

  如文中初遇小姑娘时有一段肖像描写: 我掀开帘子,看见一个小姑娘,只有八九岁光景,瘦瘦的苍白的脸,冻得发紫的嘴唇,头发很短,穿一身很破旧的衣裤,光脚穿一双草鞋,正在登上竹凳想去摘墙上的听话器,看见我似乎吃了一惊,把手缩了回来。

上一篇:冰心简介 下一篇:冰心经典名言